第189章 她们也想吃红烧肉了?(2 / 2)

“一点皮毛可说不出这话来,《春江花月夜》乍一听挺有诗意,让人不由想起那首名扬千古的唐诗《春江花月夜》。

其实这首曲子原来是琵琶曲,是从白乐天的《琵琶行》中取意的,最早这首曲子叫《夕阳箫鼓》,后来改名为《浔阳月夜》,意境却超脱枫叶荻花秋瑟瑟,达到了春意江月美的境界。

所以后来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只可惜原曲谱在战乱中丧失,我师父费尽心血,多方查找资料典籍,摸索着将原本的曲谱补充完善,但是却总觉得还有瑕疵。

我师妹在乐曲这块领域,要比我这老头子有天分的多,这些年一直在尝试调整,只是现在来说进展不是太大。

正东能听一下就能说出春江花朝秋月夜来,可比你们这些人对这曲子的感受,要好出太多了!”

李东信看似对杨正东解释,后来却是向其他人,尤其是陆鼎铭等几位教授科普了。

这些人文采斐然、知识渊博,个个在文学圈都能躲一躲震三下,但是对古典音乐,那真是比较一般了,毕竟术业有专攻。

“原来是这样,希望苏大家能够再做出精品!”

“老李到时候一定要让我们一饱耳福才好!”

“提前预订为第一听众了!”

“同为第一听众!”

“……”

李东信捋着胡须笑着,很是得意。

“正东,没想到你也懂音乐,你也点评一下!看看这首曲子哪里能够提升的,大家集思广益嘛!”

李东信笑着说道。

“老师,对音乐我水平一般,哪能做点评啊?”

杨正东推脱道。

“话可不能这么说,音乐这东西百人有百感,照实说就是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大胆说!”

李东信还是坚持道。

“那……我就说两句?”

杨正东犹豫着问道。

“嗯,说吧,咱们是探讨!”

李东信点点头说道。

“这首曲子立意是很好的,从琵琶曲改为古筝曲也改的极好,但是意境上还是没太把握好。春江花月夜其实是抒情,应抑扬顿挫、柔柔似水、优雅优美、诗情画意,但刚才听您的弹奏感觉里面有些部分重技未重意,使得整首曲子意境联系起来有些不连贯……

还有就是技,在曲子中也不够丰富,而且偏难不适合初学者,可以丰富摇指、下滑上滑、按音等这些技巧,使之既能展示技巧,又不至于太过偏难……

技法上还应该在继承发扬古筝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着意在音质、音色、力度,速度的对比变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又较好地刻划调度了古筝的托、擘、抹、挑、连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滚、拂、拨、摇、撮、及压、按、滑、吟、点、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使诸种手法之间,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更好的发挥演奏者的主导作用,使乐曲增加色彩,丰富表现力。

其三是变奏……

其四是……

我能感觉出来的就是这些了!我觉得可以这样调整一下,我弹一下给大家听听!”

杨正东没注意一帮人呆滞的表情,自顾自的坐在古筝旁边,左手按下琴弦,右手就开始拨动,清脆嘹亮的古筝滚指连重奏法起奏,形象的模拟鼓声由慢渐快,正是《春江花月夜》的第一段——江楼钟鼓。

然后《月上东山》、《风回水转》、《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

让人仿佛看到夕阳西下、月上东山时分,春江的月夜幽静而安详,水面碧波荡漾,落日的余辉洒在江面上,恬静、醉人,从远处的一叶轻舟上隐约传来在船上演奏箫鼓的声音,飘渺、悠长,所有人不由得沉湎于这诗情画意之中!

等到尾声的时候,乐曲转入轻柔,好像是飘渺、悠长的乐调,那叶小舟飘然归去,只剩下月色下的春江,洒遍满天的清辉……

随着最后一个音调落下,杨正东慢慢的睁开眼睛,将手从古筝的弦上拿下来,疑惑的看了看周围。

不应该啊?

好歹也得给他点儿象征性的鼓励不是?

怎么一个有动静的都没有?

没想到看过去,发现所有人都是一个表情,那就是目光呆的走神状态,反正杨正东感觉是这样。

就跟他的学生走神,去幻想今天的午餐是鸡腿,还是红烧肉是一样的。

可是那几个乐师咋回事?

怎么也是这种表情?

她们也想吃红烧肉了?

“咳!各位老师?各位师兄师姐?”

杨正东轻咳一声问道,心想真够丢人的,弹了一首曲子,竟然让所有人都走神了。

看来以后还是少玩这种高雅音乐才是,没那种天分!

“好!真好!”

啪!啪!啪……

在一声称赞之后,所有人都鼓起掌来,先是一下一下,然后越来越快,那掌声清脆而有节奏,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

“今夜闻君春江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可能才是真正的意境吧?”

“是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