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让他们都说不上不是来。”
读书人的力量,朱瞻墉还是要利用的。
“这个……”
“也不是不行。”
杨士奇感受到了朱瞻墉的坚持,知道自己再说什么也没有意义。
不过,他有一种预感,接下来这段时间,他有得忙了。
……
“吕尚书,皇上如此重视新式教育,大刀阔斧的成立京师大学堂,这让国子监怎么办?”
吕震的府中,迎来了国子监祭酒孔爽。
作为孔子的后人,孔爽是最在乎这个变化的人之一。
毕竟,曲阜孔家能够有如此高的地位,跟现在的科举和教育方式有着巨大的关系。
他们已经享受了几十代的荣光了。
“孔祭酒,皇上原本还在广东布政使司的时候,就已经专门搞出来了岭南书院。”
“如今只是把岭南书院的那一套搬到了北京城而已。”
“甚至就连教谕都是从岭南书院那边抽调过来的人员。”
“所以京师大学堂的建设,是谁也阻拦不了的。”
“我们能够考虑的是怎么让京师大学堂变成更加符合我们的期待。”
吕震是个聪明人。
他虽然也是支持孔爽,支持传统的教育方式。
但是要让他冲出来跟朱瞻墉作对,他才没有那么傻。
新皇登基,六部尚书都还没有更换,只是补充让于谦进入到内阁。
这种局面绝对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
到时候拿谁先开刀都是有可能的。
吕震可不想成为最先被换下来的尚书。
“京师大学堂的十二个学院里头,有十一个都是有悖于传统的程朱理学,这个学堂从大的架构上就已经背离了国子监的方向。”
“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浪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去搞,只要加强国子监,在原本国子监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算学等学科的教学就可以了。”
虽然孔爽知道大势不可逆,但还是想要做最后的挣扎。
反正在他看来,自己是孔子的后代,不管是哪个帝王都不敢拿自己怎么样。
毕竟曲阜孔家的影响力,那绝对不是一般的家族可以比得上的。
全天下的读书人,都要给自己几分面子。
要不然他一个国子监祭酒怎么敢这样子逼着吕震这个礼部尚书?
“你这个想法是很好的,但是显然是不能满足皇上的要求。”
“国子监现在还是大明最高学府,我觉得孔祭酒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保住国子监的荣光。”
“最好就是能够借着这个改革,做出一些让皇上满意的事情出来,要不然到时候国子监会变成什么样子,还真是不好说。”
吕震也是卖几分孔爽的面子的。
所以提的建议还是有些道理。
只是孔爽怎么可能那么轻易的认输呢?
自己是孔家的传人,不能让持续了上千年的教育方式,到了自己手中就变化了。
到时候礼乐崩坏,那可是会出大事的啊。
“京师大学堂哪怕是要组建,也是要由国子监出面组建。”
“皇上的这个做法,国子监不能同意。”
孔爽那么头铁的样子,让吕震很是无语。
不过,他也不想多说了。
你要闹,那就去闹吧。
……
颐和园中,朱棣乘坐着游船在昆明湖中欣赏着春日里的风光。
跟紫禁城里头有点逼仄的建筑风格相比,颐和园这里就舒服多了。
满园春色,根本就不是紫禁城可以比得上的。
朱棣很庆幸自己选择了搬迁出来。
“太上皇,这段时间皇上都在忙着京师大学堂的事情,朝中不少官员对这个事情颇为不满。”
“认为皇上不务正业,将政务的事情完全交给了内阁,一点都不像是明君应该做的样子。”
亦失哈这个东厂,理论上肯定是要对朱瞻墉负责。
但是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还是跟在朱棣身边,也让朱棣对外面的事情有着更加直接的认识。
所以哪怕是朱棣天天待在颐和园里头,对于朝中的事情也是比较清楚的。
“朕在位二十二年,许多政务都是太子在处理,朝中也没有出什么大事。”
“如今瞻墉只不过是把政务交给了内阁,短时间内也是出不来什么事情的。”
朱棣既然选择了不再干涉朝政,自然不会轻易的再发表意见。
当然了,这也跟他觉得大明的局势还是可控的有很大的关系。
要是朱瞻墉真的把大明折腾的乱七八糟,朱棣肯定是要干涉的。
“虽然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出事情,但是那些读书人和官员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毕竟京师大学堂的成立,看起来只是一所书院而已,但是背后却是会对朝中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甚至会对大明未来的体制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与其说大家是对皇上把政务交给了内阁不满,不如说是有些人对皇上过于重视新式教学表达了不满。”
在朱棣面前,亦失哈自然是什么都不敢隐瞒。
直接把自己的分析意见给说了出来。
“新式科学这个东西,很多内容都跟大家过往了解的情况不同。”
“刚开始的时候很难接受也是正常的。”
“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新式科学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看看朝廷这些年赋税收入的增加,再看看之前的越王府为什么富可敌国,就可以感受到新式科学的好处了。”
“所以对于新式科学,朕也是支持的。。”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瞻墉选择把京师大学堂的筹建作为推动大明变更的引子,朕觉得是非常好的。”
朱棣这么一说,亦失哈就松了口气。
太上皇和皇上的意见是一致的,他这个东厂厂督的日子就不会那么的难过。
“这是很好的切入点?”
亦失哈知道什么时候该捧场,所以放松了心情之后,他换了一种聊天模式。
“没错,京师大学堂将来是要修建成有教谕和学员数量超过三万人的大学堂。”
“将来每年都会有一万来人的学员毕业之后进入到朝堂,进入到各行各业,将新式观念带到大明的各地……”
朱棣滔滔不绝的跟亦失哈说起了自己的见解。
这让亦失哈对朱瞻墉的厉害有了侧面的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