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永乐十二年的时候,狠狠的教训了瓦剌一顿。
从那个时候起,瓦剌就变得温顺了很多,靠着抱大明的大腿,在漠北草原发展的很快。
到了今日,虽然表面上对大明还算是比较恭顺,但是实际情况就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一次出征,朱瞻墉就跟朱棣深入的聊了一下瓦剌、鞑靼等蒙古各个部落的问题,觉得既然动手了,那就一次性的全部干掉他们。
也不用去管他们谁是听话的,谁是不听话的。
反正草原上大明就不想再看到有成规模的蒙古部落。
他们想要活路,要么离开大明北方,要么投降之后被迁移到其他地方。
朱瞻基对于朱棣的这個大方向,自然也是把握的很充分。
所以一路上,他都是在带着精兵在快速的追赶。
奈何天公不作美,一直都没有追上阿鲁台的踪迹。
反倒是最终大部队追上了他。
“皇上,越是往北,天气越是寒冷,十万大军在这里聚集,每天的消耗都是非常巨大的,这样子耗下去恐怕不是办法。”
朱棣的军帐之中,夏原吉很是担心。
以前大明倒也不是没有冬天出征的记录,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没有跟这次一样深入草原腹地。
如今距离北京城已经几千里了。
“我们很困难,鞑靼人和瓦剌人会更困难,不趁着这一次的机会灭掉他们,恐怕以后就更加难办了。”
朱瞻基一点功劳都还没有立下,自然是不甘心现在就撤退。
凭什么自己弟弟就那么轻易的获得了大量的战功,自己却是这样子?
“夏尚书说的有一定道理,末将觉得皇上可以带一部分兵马回去,留下几万人马继续追击阿鲁台。”
张辅综合了一下夏原吉和朱瞻基的意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行军是很枯燥的。
急行军是又枯燥又累。
张辅也是担心朱棣的身体会不会吃不消。
毕竟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了。
在这个年代,六十岁绝对不算年轻了。
“我同意英国公的意见,爷爷,您先率领一般队伍班师回朝,留下一部分人在草原上以战养战,压力会小很多。”
“这样子也能最大程度个削弱鞑靼人和瓦拉人的有生力量,让草原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朱瞻墉在这一点上跟大哥朱瞻基的意见是一致的。
谁也不希望朱棣出事。
这对他们争夺储君之位没有任何的好处。
毕竟,他们老爹朱高炽现在才是太子爷。
哪怕是朱棣挂掉了,那也是朱高炽上位。
“行了,你们不用多说了,草原那么大,这么耗下去确实也不是办法,那就干脆兵分三路,从三个方向追击他们,总有一个方向能够有结果的。”
“在途中遇到任何的部落,大家都不用客气,这是战争。”
朱棣是沙场之中打出天下的皇帝,魄力跟一般人自然不同。
兵分三路虽然会削弱各路的力量,但是在效率上来说,却是绝对能够大幅度提高的。
“皇上,不可!瓦拉人如今今非昔比,至少可以集结十万大军,再加上鞑靼人的逃兵,他们有十几万人,不比我们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