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日月照耀之地,皆为我大明国土!爷爷,孙儿以后一定牢记这一点!”
一旁的朱瞻基也赶紧刷了刷存在感。
再不出声,他觉得朱棣都要被朱瞻墉给洗脑了。
自己这个皇太孙的位置,还稳得住吗?
“等迁都北京城之后,在出征大漠就容易很多了。如今土豆在北京城试种植也比较顺利,将来也不用担心缺粮食。这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将会作为大明的祖训,一直传承下去。”
朱棣此时可谓是信心十足。
以前,迁都北京城除了担心安全问题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了。
毕竟,作为大明的首都,北京城注定是会有大量的人口流入。
但是正常情况下,四周的土地出产地粮食是无法满足需求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从南方运输粮食过去。
就这个年代的运输效率,再加上粮食又是属于那种比较重,附加值比较低的东西。
这运输成本和运输的损耗是一个比较吓人的数字。
可现在有了土豆,北京城的粮食有望实现自给自足。
甚至将来如果能够在附近的草原上种植土豆的话,那么粮食产量就更可以上一个台阶。
这对于大明的意义,绝对是非常巨大的。
后世鞭子朝为何能够有四万万人口呢?
还不是因为土豆、地瓜、玉米这些高产粮食的普及,让这片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并不是因为鞭子朝真的更加强盛,更加伟大。
“爷爷,这北京城到南京的水泥道路已经开始修建了,但是这需要大量的民夫,孙儿觉得可以鼓励一些商家从海外购买奴仆,在大明各处售卖。”
“这么一来,不仅可以解决我们修路的人工问题,甚至还可以让这些人帮忙种地。”
大明的人口虽然相比汉唐时期,已经算是多的了。
但显然还是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
借着这个机会,朱瞻墉又在怂恿朱棣同意奴隶贸易。
不管是朝鲜还是倭国,亦或是南洋那边,其实都是有不少的人力资源可以动用的。
只不过之前很少有商家去从事这方面的贸易工作。
没有朝廷的默许,这种贸易的风险显然也是很大的。
但是如果朝廷鼓励,或者是默许了的话,那么情况就不同了。
那些商家为了挣钱,肯定会使出浑身力气去贩卖奴仆到大明售卖。
去的时候运输大明的特产,回来的时候运输奴仆。
这样子不用空船而去,想要亏钱都难啊。
“瞻墉,这贩卖人口,终归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我大明贵为天朝上国,不应该去做这样子的事情啊。”
朱瞻基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指摘朱瞻墉的地方。
毕竟,礼义廉耻,这是大明很讲究的东西。
“大哥,对于这些奴仆来说,他们在原来的地方连饭都吃不饱,如果他们能够来大明,不仅不用担心饿肚子,还能有机会接受我大明先进文化的熏陶,这是他们的福报啊。”
“怎么到了你嘴里就变成了十恶不赦的事情一样呢?”
朱瞻墉一点也不客气的反驳了一句。
朱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