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道:“司礼监的陈洪陈公公来杭州了!他带来了两道圣旨。”
朱栽圳问:“哦?什么内容?”
胡宗宪道:“一道圣旨是拔擢浙东之战有功臣子的。臣擢升为浙直总督;戚将军加封前军都督同知;俞将军加封右军都督佥事;唐兵备擢升兵部右侍郎,留在王爷身边参赞军务;王藩台去‘署理’二字,实补实缺。
我们都接旨了。臣以为唐兵备还没回来,就代他接了圣旨。”
朱栽圳道:“那第二份圣旨呢?”
胡宗宪正要说话,只听得书房外响起陈洪的声音:“景王爷大喜!请您速速前来接旨。”
朱栽圳走到了书房门口,跪地准备接旨。
陈洪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景川王朱栽圳,胸怀治国安邦大才。东南失安,万民遭屠,朱栽圳心怀苍生社稷,请缨南行。半年之内,编练成戚家铁军。先得杭州大捷,斩、俘倭寇六千五百余。又得浙东大捷,斩、俘倭寇五万余,缴获无算。其才,其行,其德,实乃朱明皇族子弟典范!特恢复其一字亲王位,复称景王,钦此!”
朱栽圳抬起头,看了看陈洪,没有领旨谢恩。
陈洪还以为朱栽圳是高兴糊涂了呢。他提醒朱栽圳:“王爷,快请领旨谢恩吧!”
朱栽圳却站起身,说:“这道旨意,我不能领受。我会写一封信,跟父皇解释。”
陈洪目瞪口呆:“王爷,您这是?”
朱栽圳没有搭理陈洪,径直进了书房,将门关严。
门外的陈洪、胡宗宪、唐顺之面面相觑,不明白朱栽圳为何不要亲王位。
徐渭则若有所思。
陈洪有些发急,他跪地苦苦哀求:“王爷,您就领旨吧!不然奴婢回京没法跟皇上交差!再说了,您不必谦虚。以您的功绩,别说封亲王了,就算是封太......啊,奴婢多嘴了。”
书房之内没有任何回应。
陈洪哀求了两柱香功夫,朱栽圳还是没有回音。
陈洪无奈,只得对胡宗宪说:“胡部堂,您是王爷的亲近之人。您帮我劝劝他吧。”
胡宗宪微微点头,正要开口,却被徐渭拉到一边:“汝贞兄,借一步说话。”
胡宗宪被徐渭拉到了一边。
徐渭道:“汝贞兄,你不用劝景川王接受这道圣旨。因为你是劝不动他的!”新笔趣阁
胡宗宪疑惑:“为何?”
徐渭感慨:“景川王真是有大智大慧的人呐!汝贞兄可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古今成大事者,以找替身为第一要务。
替身者,替之生,替之死,替之挡明枪暗箭!明枪暗箭谓之‘煞’!
储君之位,历代皇子都趋之若鹜。其实却是个三煞位。景川王是想让裕王继续做储君,替他挡煞!”
胡宗宪恍然大悟:“你是说.......景川王想做曹操。让裕王当汉献帝?”
说到此,胡宗宪自知失言,捂住了嘴。
徐渭侃侃而谈:“汝贞兄你这话说的虽难听,却是事实。我猜测景川王就是这样想的。
你想想,咱大明历代的储君,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洪武爷立朱标为储君,因为朱标太过仁慈,回护老将、官员,惹得洪武爷勃然大怒,活活给吓病,病死了。
洪武爷立朱允炆为储君,结果朱允炆登基三年就被永乐爷奉天靖难赶下龙椅,在大火中不知所踪。
永乐爷立朱高炽为储君,朱高炽登基后是为洪熙爷。洪熙爷即位一年,就稀里糊涂的病死了。
弘治爷立朱厚照为储君,朱厚照即位后是为正德爷。正德爷三十一岁就溺水得肺疾而亡,连个子嗣都没留下。
所以我说,储君之位是个三煞位!”
徐渭不愧为东南第一才子,大聪明里的大聪明!他完全猜中了朱栽圳的想法。
东南第一谋士,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