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不得不打(1 / 2)

司马师一时头脑发热,怎么连司马懿也如此不冷静?竟突发奇想,临时决策,发动这样一场针对鲜卑人的远征,岂不是太鲁莽了吗?

要知道,茫茫草原,戈壁荒漠,追击鲜卑人的游牧部落,形如大海捞针,哪有那么容易?其中,后勤补给,就是个大问题!

为什么历代中原王朝都不愿意主动北征胡人呢?是他们太窝囊了吗?不是的!其根本原因,便在于后勤保障,十分困难!

北方胡骑,大多是游牧或游猎民族,战争成本很低,他们在远征途中,渴了喝马奶,饿了吃牛肉干,实在不行,还可以射几只大雁打打牙祭,到了有人居住的地方,便去抢劫,就地获取战争资源,所需后勤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可汉人呢?他们吃的是什么?粮食!而且,你不能光吃主食,总得炒俩菜吧?这些东西,就地取材是没有的,只能一车车地从后方运输到前线,远征途中,更需要大规模的后勤补给队一直跟着,否则就有可能饿肚子!

军队的后勤补给运输,即便是在有飞机、汽车、铁路、公路的年代,都是个令人头疼的棘手难题,更别说交通落后的古代了,要想把大量粮草辎重运往前线,千难万险,损耗极大,以至于许多古代军事家发出这样的感慨:打仗,打的就是后援粮草哇!

若是在中原汉地,在南方地区,最便捷的运输方式,就是水路运输,问题是,北征草原,没有水路可通,只能走陆路!等粮草千里迢迢地运到前线,一路上人吃马喂,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几乎所剩无几,毕竟运粮的人和马,也得吃饭啊,费时费力,效率极低!

因为后勤补给问题,军队的行动也会受到极大限制,再加上那些游牧民族,在草原上飘忽不定,神出鬼没,很难觅得行踪,则极有可能空耗钱粮,却连个敌人的影子都没抓到!wap.

除了后勤补给外,这样的战争,性价比也太低了!胡虏生活的区域,不是草原,便是荒漠,又是苦寒之地,不适于汉人耕种,就是打下来也没用,到最后,也守不住!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除了汉武帝那样的“战争狂人”外,谁会主动去打北方胡骑?投资和收益,完全不成比例,很大可能是兴师动众,却血本无归,空耗钱粮,动摇国本!

因此,在绝大多数封建统治者眼里,只要北方胡骑不来骚扰边境就行啦,主动去打他们?还是免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千万别去触那个霉头!

那么,司马懿不懂这个道理吗?为何偏偏要去捅这个马蜂窝?除了想要成就司马师之功绩,并验证火枪军实力的因素外,也因为他早就已经把大量的粮草物资,调运到了北境,若是这仗不打了,他可就白忙活了,损失可能更大!

此前,鲜卑人突然来袭,司马懿也没做好战争的准备,以为可以轻而易举战胜敌人,却没想到被人家突破了广宁,陷入全面被动,甚至连平城都受到了威胁!

这个时候,司马懿还敢轻视敌人吗?一方面,他赶紧调兵遣将,精心布局,准备与来犯的鲜卑人决战;另一方面,他也通过电报,向河北各地征集粮草运往前线,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