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大魏时报(2 / 2)

尤其是近些年,纸张用量激增,仅靠官办造纸厂的产量,已经是供不应求,于是刘纬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了造纸配方,让民间商人,也来经营造纸厂,以保证纸张的需求用度!

只要这造纸的配方,不再是守口如瓶的机密,就很容易泄露了!孟达也是风闻听说,蜀纸之所以质量这么好,就是因为里面加了一种桃胶!

于是,为了保证《大魏时报》能顺利发行,孟达受曹操旨意,专程造访了邺城原有的造纸作坊,给那里的工匠们提供了技术上的指导和启发,最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纸张——草纸!

毕竟是闭门造车,东施效颦的产物,这种草纸,虽然也加了树胶,但是质量还是没法与蜀纸相媲美,用来写字,亦不趁手,却好在用于印刷报纸,还算中用,最关键的是用料简单,价格低廉,这是最大的优势!

纸张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就该印刷术了!孟达听说过活字印刷是怎么回事,于是便把思路提供给了刘晔,曹操也专门下旨给刘晔,命他尽快研制印刷机械!

要说刘晔还真是个工科天才,只要有思路,这家伙还真就把活字印刷机械,给研制出来了!

不过,相比汉中印刷厂的那种半自动印刷机,这种印刷机就相对落后了不少,是以人力驱动,需要三四个人一齐操作,一个时辰内,不停歇地干,大概也只能印出几百份的报纸而已,效率似乎低了些!

这却难不倒孟达,既然凭现有的技术,只能是这样的效率,那么就充分发挥人多的优势,不就行了,这不就是魏国的特长所在?造他百十来台印刷机,一千多工人轮番上阵,人海战术,速度不就上来了!

纸张和印刷的问题都有了解决办法,那么邮路呢?要知道,蜀中畅通的邮路驿站系统,可是在报纸发行的许多年以前,刘纬就已经开始着力打造建设了,如今曹操推行改革,当然也要效仿,但开通邮路却需要个长期的过程,用于发行报纸,肯定来不及了!

怎么办?孟达也有对策!魏国目前,实行的是五都体系,即设立了五座都城,包括长安、洛阳、邺城、许昌和陈留!孟达的办法是,将《大魏时报》的编辑总部,设在中都洛阳,其余各都城,开办分社,并各有印刷厂!

每期报纸发行时,由总社定稿,曹操审核之后,派快马六百里加急,送往东西南北四都分社,再排版印刷,就近发售!这样,基本可以保证每一期报纸,同期上市的时间,也能保证百姓们,能及时阅读到新一期的报纸!

当然,有些偏远区域,肯定会耽搁时间,难以避免,也正因为如此,这报纸才取名为“时报”而非仿效刘纬的“旬报”!时报的意思是,随时可能有,但日子不确定,倒也名副其实了!

至于百姓识字率低,可能不会去买报纸来看的问题,孟达他还有办法,竟别出心裁地建议曹操,报纸发行之初,不必铺开的面太广,只需要普及到各学馆、茶楼、酒肆、街亭(不是地名,指的是歇脚乘凉的亭子)等人员聚集的场所就行!

古人有个特点,那就是识字之人,喜欢炫耀自己的才学,因此官府每每贴出榜文,总有人自告奋勇替大伙去念,这就是可以利用的渠道!

孟达建议,报纸完全可以免费发放给这些人员密集场所,就让那些识字的闲人给大家念,若能积极读报,官府还会给予奖励,无疑更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这样即便是不识字的百姓,也能听到报纸上究竟写了些什么了,再一传十,十传百,消息便能传遍每一个角落,街知巷闻!

问题一个个得到了解决,官办报纸的发行,亦紧锣密鼓地做足了准备,终于在兴鼎六年初秋,第一份《大魏时报》正式问世了,立时天下震动,举国皆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