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盔缨?就是战盔顶端的红色缨络,为中国古代将领所特有的一种装饰物,大概出现于秦汉时期,并为后世所普遍采用!
这种装饰品,可以明确将领们在战场上的位置,令士兵们知道冲锋的方向,亦可根据缨络的款式和样式不同,分辨不同等级将领的身份和地位,也是一种等级的象征!
实际上,盔缨这种物件,在最早诞生之时,并非单纯的装饰品,也并不是红色的,而是有着非常现实的作用!
古代将领们所佩戴的战盔,可不像今天的头盔和帽子,还分个大小尺码,而且,一般为了防止作战之时会发生脱落,普遍设计都很紧,是箍在脑袋上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战后这头盔可如何摘下来呢?尤其是一场大战之后,双手沾满鲜血,很滑的情况下,怎么才能自己摘下战盔呢?于是便有聪明人设计出了盔缨,只要握紧一拔,就能摘下头盔!换言之,这盔缨就是个实用的“拉手”!
早期的盔缨,一般是以麻线或马尾编织而成,也有用丝织品为材料,但相对较少。不过,无论以哪种材料制成,都不可能刻意地把它染成红色,既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个技术!
那么盔缨又是如何染红的呢?就是被鲜血染红的!大战之时,血光四溅,难免有所沾染;大战之后,双手沾血,去摘头盔,久而久之,盔缨就被染成了红色!
由此可见,古代战争的血腥与残酷,绝非想象中的那般儿戏,那种血流漂杵的凄惨场面,竟是如此真实!
类似的情况,也包括红缨枪上的缨络还有将领们穿着的红色披风,其实它们一开始,也不是红色,都是被鲜血染红,久而久之,形成惯例,才成演变为一种红色的装饰!
话说回来,既然盔缨只不过是一簇绒毛,刚才这一箭,又怎么会差点掀翻了关羽的战盔呢?受力点在哪呢?
其实,这一记冷箭,射中的不是盔缨本身,而是战盔顶部连接盔缨的那个凸起的位置——缨座!那强大的势能,使关羽感觉就好像有人突然硬拽了一把头顶的盔缨,带了他一个趔趄!
关羽踉跄几步,这才站稳,立刻回望这一箭究竟是从哪里射来的,结果一看之下,气得火冒三丈!原来,又是黄忠这个阴魂不散的老家伙,站在远处发射暗箭,自己差点中招,殒命当场!
黄忠可是名神射手,有百步穿杨的本领,但这一箭却射偏了,原因在于他一只脚扭伤,站立不稳,打破了原有的肌肉记忆,这才没有命中关羽的头颅,不然就凭他的这顶战盔,绝无可能抵挡得住黄忠那张蛇皮大弓射来的钢矢硬箭!
“老匹夫!暗箭伤人,何时休矣!”关羽大怒,扬手以剑点指远处的黄忠,大声喝骂道!岂料,就在这个当口,黄忠不肯罢休,又射来了一支夺命之箭!
黄忠因为受伤,即便亲身赶到了前线,也无法与敌面对面厮杀,便只能坐镇后军,指挥战斗!他亲眼目睹了关羽之威猛,唏嘘感叹不已的同时,也是不能坐视不理了!因为关羽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已经斩杀了数十名汉军士兵,令黄忠心痛不已!
于是,黄忠也是瞅准了机会,利用关羽分神的刹那间,再度发射暗箭,欲图射杀关羽,尽快解决这场战斗!只是可惜,因为伤势的影响,没能如愿!
这第二支箭射出去,关羽已经有了防备,偏头一闪,便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不但没能杀伤到他,反而还把关羽给激怒了!
“元俭(廖化的字)!随我直取老匹夫也!杀!”一怒之下,已经有些疲惫的关羽,似乎重新焕发出无穷之力,大声号召着已经靠近的廖化等人,挥剑一指黄忠的方向,便向汉军阵列,发起了猛烈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