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是什么?就是悬崖间狭窄的山口!那么旱山隘口,究竟有多宽呢?最窄处,竟不足七尺!汉代一尺,究竟折合成现代度量有多长,我们不必细说,但当时成年男子的普遍身高,就在七尺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那就是说,这道隘口,宽度只相当于一个普通成年男子的身高,简直就是山壁间的“夹扁石”、“一线天”!像这样的隘口,就算没有兵力驻防,想要通过,尚需组成一字长蛇阵,依次缓慢通行,更别提驻有重兵防御了!
那么领兵驻守旱山隘口的汉军将领,究竟是谁呢?就是老将严颜,他率一万江州兵,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前文我们说过,刘纬在西北战场上,与司马懿缠斗到最后,才刚刚停战,后方便传来了荆州军突然攻蜀的消息,当刘纬闻讯紧急启程往汉中赶回之际,荆州军已经兵临江州!因此,若从时间上来算,刘备抵达旱山隘口之时,刘纬应该还没赶回汉中,这主要是因为路途遥远,消息传递需要大量时间所致!BiquPai.CoM
刘纬不在,参谋本部理应发挥代他指挥调度的作用,汉中方面显然更早得到消息,那时节刘备军只是刚刚拿下宣汉,这突然的剧变,震惊汉国朝野,参谋本部也是赶紧召开了军机会议,商讨御敌之策!
可是,一向效率很高的参谋本部,这一次却迟迟拿不出御敌方案,居然也发生了严重分歧,经几轮表决,仍然僵持不下,与荆州军之前的内部分歧,十分类似,军参们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参谋本部之内的分歧,主要分为两派!
一派意见认为,应立即调动驻守在太白的赵云所部,南进白水关,汇同安南将军王伉的一万部队,迅速挺进葭萌关,并分兵把守剑阁,阻截金牛道和西汉水峡谷;
同时命留守汉中的严颜军,汇同驻守子午谷的魏延所部,迅速南下,通过米仓道,进驻汉昌,坚守此地,拱卫汉中,并拖住荆州军,等待汉王回归时,并同两路人马,一举将侵略蜀地的荆州军,彻底歼灭!
另一派则认为,目前汉中兵力,担负着守卫险关要道之重任,不可轻动!否则,曹魏闻讯,必越秦岭偷袭汉中,届时腹背受敌,汉中危矣!
所以,应暂时置蜀中于不顾,命严颜的一万江州军,严守旱山隘口,同时令王伉的一万南中军,坚守白水关,阻荆州军可能来犯之兵锋,待汉王归来时,再行定夺!
您大概也看出来了,这两派意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等待刘纬归来!
这说明,参谋本部所有军参人员,都共同认可一件事,那就是此番剧变危机,只有汉王刘纬本人才能化解,参谋本部只能临机应变,先稳定局势,等待汉王归来主持大局!
不过关于如何稳定局面,遏制荆州军的进攻之势,双方却产生了分歧!
主张南进的一派,相对比较激进,他们认为汉中方面,必须趁着荆州军尚未得逞,抢先占据险要关隘城池,阻挡敌军攻势,这样等刘纬回来的时候,便于就地展开反击,于川蜀平原歼敌!若能直接挫败荆州军的进攻,那就更省事了,直接免除了后患!
主张固守的一派,相对比较谨慎,他们认为,汉中方面,如今的兵力不足,若贸然南进,恐怕会与荆州军陷入苦战,造成重大损失,不如兵力收缩,把守关隘,坚守汉中,等待汉王回归,再想办法南进歼敌,夺回蜀地!
可以看出,这两派意见,一个主张把拳头先挥舞出去,一个主张把拳头先缩回来,是各有各的道理,争执难下!
按照参谋本部的决策原则,表决须超过三分之二赞成,方可通过,而这两派意见,居然罕见地势均力敌,各占一半,因而谁的方案也通不过!这可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