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唯成绩论,其实就不怎么合理!成绩高的人,就一定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吗?成绩不好的,就一定是不可救药吗?如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很多死读书的人,考上了大学,改变了人生,而一些读书不怎么在行,能力却很强的人才,就可能被埋没了!
刘纬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因为父母双亡的打击,高考发挥失常,明明学习成绩够考上重点院校,最终却只能屈就于一所三本草鸡大学,如果没有这段穿越的神奇旅程,恐怕他这辈子,也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默默无闻了!
现代中国,人口众多,每年参加高考的学子,数以百万计!因此,可能也不缺像刘纬这种,因某些客观因素,而没考上大学的人才,这就是一种拔高的方式,选的就是那些读书也好,能力也强的精英,至于浪费和埋没个把本来应该很有前途的人才,根本无所谓,因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可在古代就不一样了,尤其汉末三国时代,人口基数急剧减少,平庸之人太多,而刘纬治国又需要大量人才,岂愿白白浪费?况且,招揽一批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于治国也无益处!因此,他所创立的大学,虽然也要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却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刘纬定下的原则是“才德兼备”,也就是说要考察的是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读书读的好,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却是个贪婪欲望之人,也绝对不能要,这种人将来要是做了官,也是个贪官!
可是,品德的考察是个难点,因为它不像成绩那样数字化,标准界定,都很模糊,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其实也不难,汉代不是有察举制么,刘纬制定的选拔方式,就是考试制与察举制,双管齐下!
这个方式,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察举制都已经执行了好几百年,如果一朝废除,完全改为考试,恐怕许多人也是难以适应!目前阶段,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择优录取,也算是个过渡,既能选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也能让人们慢慢适应,可谓两全其美!
不过,察举制也有弊端,这些考生平日里的德行优劣,如何考察?会不会又堕入了像之前那样,被有权有势的大家世族所垄断的局面?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刘纬决定,每到招生季,各大学校长和主要的教授们,必须亲往招生区域,实际监督察举过程和考试过程之公平,若有舞弊,严惩不贷!如此,算是基本上杜绝了徇私舞弊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能对考生综合素质,实地进行全面考评和走访调查!
也正是因为现行的这种制度,彭羕才来到了巴东,主持和监督巴东郡的考试选拔工作,因秭归太靠近荆州,地理位置相对较远,他便把自己的办事处,临时设置在了巴东郡的鱼腹县!
因而,就在张飞大军突然来袭,对鱼腹发动猛烈进攻之时,彭羕还在主持招生大计,却惊闻如此噩耗!他当时的第一反应,便是号召全城军民,奋起抵抗,绝不能允许荆州军攻克鱼腹,更不能让他们再前进半步,哪怕玉石俱焚,也要守住鱼腹这个巴蜀门户,保蜀中全境平安!
可是,当彭羕紧急赶往县尉府时,所目睹的场面,却使他改变了主意!无数巨石和火油弹丸,被荆州军用投石机射入了城内,立时伤害了许多无辜百姓,毁掉了不少房屋,一场大火,渐成燎原之势,光是要扑灭火灾,都需要大量人力,就更别提同时还要守城了!
况且,鱼腹这里,总共才有一千余军和几百地方戍卫部队,而荆州军听说足有两三万人,一眼望不到边!就算号召百姓一同守城,他们能用手里的棍子和镰刀锄头做什么?恐怕都是白白牺牲,挡不住荆州军,整个鱼腹县也全毁了!
正是想到这些,彭羕在见到县尉之时,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为保百姓之平安,还是开城献降吧!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绝非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