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任务粮咋个交法?(2 / 2)

不大一会,就看到大山的身影,一左一右,跟着俩小家伙,都拎着小筐,里面装着蘑菇和松塔啥的。

“三哥,大哥给我们打的松塔,正好炒个松仁玉米。”小当家就是厉害,都会安排菜了。

李卫国宠溺地揉揉她的小脑瓜:“就知道吃。”

回到房子这边,俩小丫头第一件事就是去仓房看花豹。

很快,仓房里就传出来李小梅的叫声:“生了,三哥,生啦!”

“你三哥可没这个功能。”赵广定接过话茬。

其实谁都知道,李小梅说的是母豹子,于是大伙都凑了过去。

李卫国直接进去,赵广定则在外面探头探脑的,他还是有点怕。

而且动物在生产的时候,最好不要受到惊吓,搞不好真能把幼崽给吃了。

只见母豹子怀里多了两个小不点,浑身湿漉漉的,粉嫩的小嘴,发出稚嫩的叫声。

而花大姐则伸着舌头,在两只豹崽儿身上舔着。

无论是俩小丫头还是大山,都不会给它带来什么不安。

“花大姐,你轻点啊。”李小梅蹲在那,瞧着母豹子把一只小不点给舔得直翻跟头,实在有点看不下去了。

刚出生的小豹子,比小猫崽也大不了多少,眼睛紧紧闭着,显得那么弱小,叫人不禁心生怜爱,把小当家都眼馋坏了,恨不得抱在怀里,好好稀罕稀罕。

等到母豹子把小豹子的毛都舔干了,这俩小家伙就闭着眼睛,在母豹子怀里乱拱,估计是想吃奶了。

不过它们一通瞎拱,也没找到正地方,急得吱吱叫。

忽然间,一只小手抓起一只小豹子,帮它凑上去。

母豹子瞅了一眼,是李小鹿,还伸出舌头,在她手背上轻轻舔了一下,舔得李小鹿连忙缩手。

小豹子看来是真的饿了,扒住饭碗子,使劲吸吮,还发出啧啧轻响。

另外一只哪受得了这种刺激,叫得更欢了。

李小梅也实在忍不住,抱起这只,也来帮忙,母豹子只是静静地望着她,并没有任何举动,虽然没有李小鹿那么亲近,但是也并没攻击。

“嘻嘻,快吃吧。”李小梅这下心满意足,蹲在那瞧小豹子吃奶,嘴里还夸呢,“这俩小豹子,还真卖力气。”

吃饱喝足,俩小豹子就开始呼呼大睡,李小梅也嘻嘻乐:“三哥,你看它们,跟小贝贝也差不多,吃了睡,睡了吃。”

“来,把这盆鸡蛋给母豹子喂食。”赵广定端个小盆过来,里面打了几个生鸡蛋。

这待遇不错了,一般只有母鹿生产的时候,能享受到。

李小鹿接过来,放到母豹子嘴边,这家伙也吧唧吧唧地舔食起来,很快就吃个干净。

李卫国也彻底放心:“走吧,咱们不要在这打扰了,叫它们都休息。”

大伙都跟着出来,李小梅还把仓房门给关上,然后眨眨大眼睛说:“给两个小豹子取什么名字好呢?”

“就叫大花小花好了,它们老娘叫花大姐,俩孩子叫大花小花,正好配套。”李卫国很快就给取好了名字。

李小梅歪着小脑瓜瞧瞧三哥,感觉这名字实在一般。

不过她想了一会,也没想出什么好名字,只能点头同意。

可是很快又发现一个新问题:哪个是大花,哪个是小花啊,看起来都一边大?

十月中旬,稻花飘香。

大馒头屯的村民都磨刀霍霍,准备开始割稻子,那磨的当然是镰刀了。

一共有三十多户人家种植了水稻,基本上都是全家老少齐上阵:大人负责收割,小娃子拎着小筐,在后面跟着捡稻穗,力求颗粒归仓。

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叫大伙心中都充满成就感,还有满满的期待。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李小梅嘴里哼哼着欢快的歌曲,胳膊上挎着个小筐,将那些倒伏的稻穗,装到筐里。

她家的稻田最多,所以找了不少帮工,毕竟村子里还有一小部分人家,没种水稻,现在其它庄稼早都收完了,有闲人。

“这稻穗上得真实成,俺去年咋就没想着改水田涅。”谢老抠也来帮忙,嘴里还愁眉苦脸地唠叨着,他现在都后悔死了,经过两年的验证,水稻产量高,价格也高,比种旱田强多了。

就算思想再顽固的人,在事实面前,老脑筋也开始发生转变。

“大伙都歇会,喝点水!”李金梅也抽空来送水,家里找了队长婶子她们帮忙做饭,帮工的不给钱,总得供饭吧。

人们便凑到田埂上,抽袋烟,喝点水,上了岁数的,就抽自己带的叶子烟;年轻的习惯抽烟卷,李卫国早都给备好了,都是好烟。

李小梅喝了半碗水,然后咂咂嘴:“哇,真甜!”

大伙一喝,只觉得又香又甜,原来水里加了不少蜂蜜。

李卫国这趟出门,没少划拉蜂蜜。

王队长也用衣襟擦了把脸,然后美滋滋地喝了口水,不禁感叹道:“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咱们这幸福的生活比蜜甜呐。”

赵广定一听接过话茬:“队长,你这词儿听着有点耳熟,俺在收音机里听过这歌。”

有大山在鹿场那边照应着,所以田大贵他们都回来收稻子,他家全都是水田。

于是老赵就哼哼起来:“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无限好喽喂,甜蜜的歌儿甜蜜的歌儿飞满天喽喂……”

李卫国知道,这是两年前的电影《甜蜜的事业》里面的主题曲。

重新身处这个时代,他的感触也更深,这确实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一个美好的时代。

“有人来了,好像是公社的孙书记。”有人嚷嚷一声,只见从村子方向骑过来几辆自行车,为首那人胡子拉碴的。

王队长和李卫国等人连忙迎上去,伸手打着招呼。

“听说你们村收稻子,我们过来看看。”孙大胡子把自行车支好,也走上田埂,举目远望,金灿灿的稻田,一眼都望不到边。

这大馒头屯的知青稻,现在是县里重点关注的对象,所以孙主任也来到田间地头查看,这时候的干部,都要下基层,跟农民打成一片。

“孙书记,你看今年的稻米,都跟小白胖子似的,真招人稀罕。”赵广定搓了一小把稻米,还剥开外面的稻壳,露出里面青白的米粒。

大胡子也捏起几粒瞧瞧,真不错,他心里也有底了。

“孙书记,这水稻的任务粮咋个交法?”王队长也比较关心这个问题。

农民种地是真不容易,要交农业税,提留款之类,交公粮其实就是变向地上缴农业税,直到三十年后,这项才彻底取消。

“县里都给定量了,每亩地交一百斤稻谷。”孙大胡子给大伙宣传了一下。

这个比例怎么说呢,不多不少吧,有些地方,都达到百分之十五甚至百分之二十。

村民都纷纷点头,觉得还行,在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主要是水稻产量高,大伙都觉得还是剩下的多。

孙大胡子也趁热打铁地说道:“今年全县都实行大包干,县里准备评选万元户,进行表彰奖励,咱们大馒头屯的,一定要多争取几个,到时候戴大红花,发奖状,那才叫光荣呢。”

“算俺一个,必须算俺一个!”赵广定乐得直蹦高,结果脚底下没留神,一下从田埂出溜下去,一屁股坐在地上。

“这不是算的事,你得先达到标准才行。”孙大胡子也忍不住大笑。

老赵也不在意,嘴里继续大呼小叫:“去年俺就是半拉万元户了,今年肯定超!”

“这么说,好像俺家也够。”赵老板子也搭话。

然后大伙七嘴八舌的,也都吵吵自己能达标。

最后还是王队长说得好:“咱们的水稻真要是能卖到两块钱一斤,那种水稻的都能达标。”

哈哈,是这个理儿,大伙齐齐点头。

王队长又朝着李卫国望去:“不过最有资格的,还得说是国子,都没意见吧?”

这个肯定没意见,说起来,大家都是跟着李卫国借光,这才能种水稻的。

而且李卫国还拥有多项养殖业,都十分红火,收入别说一万块了,指不定几个一万块呢。

大伙正热烈讨论的时候,又有一辆小轿车开过来,是田大贵的车,不过从车上下来的,却不是老田。

“大姐夫!”李卫国看到郑先农从车里钻出来,后面还跟着吴教授,便连忙迎上去。

李金梅更是喜出望外,也紧跑上去。

吴教授一直在跟踪调研大馒头屯的水稻种植项目,知道差不多要收获了,便领着郑先农来搞调研。

郑先农当然乐不得呢,他天天晚上睡觉做梦,梦里除了妻子,就是小贝贝。

大伙都是熟人,热情地打过招呼,便簇拥着吴教授来到稻田里。

吴教授查看了稻穗,又搓了几个米粒下来,最后还放在嘴里嚼嚼,便乐呵呵地连连点头,对产量和质量,基本心中有数。

郑先农也兴奋地推了下眼镜:“老师,这产量只怕能达到一千两百斤以上;而且您看,这米粒儿瞧着应该比去年还大一圈呢!”

他也是大馒头屯种植水稻的发起者之一,看到这样的成果,当然打心眼里往外冒高兴。

只见吴教授笑眯眯地点点头,说出一句让李卫国欲言又止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