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开发和保护同样重要
这时候,李卫国的声音传过来:“吴教授,我给你和大姐夫照几张。”
“都照不少啦。”吴教授嘴里客气着,在研究稻米的时候,李卫国已经帮他照了一些相片。
在林子里转了一个多小时,大伙象征性地采集了一小筐金盾冻菇。
田大贵也表示,回去之后,就开始组织人手,开展金盾冻菇的收购工作。
从开春的山野菜,一直到现在,罐头厂都在开足马力进行生产,这也叫田大贵心情大好。
而且龙江省那边的分厂,今年秋天也开始收购,虽然还不具备加工能力,厂房尚在建设之中,但是却收购了大批的原料,经过初加工,然后运到这边,估计够生产到来年开春了。
李卫国给大伙都照完相,这才乐呵呵地说道:“金兄,山口先生,二位远道而来,我们也得拿出诚意来,用最好的食物,款待贵客。”
“噢,李君,我很期待。”山口宏笑眯眯地鞠躬致谢。
他知道,李卫国口中说的好东西,那肯定是好东西。
限于他们国内的情况,山口宏不能进口大米,心中未免有点遗憾,中午那顿饭,他也是吃撑了的。
大米是真好,令他都怦然心动,准备带回去一些,留着自家食用。
错过了这么好的稻米,山口宏心中多少有些不快,所以他很期待李卫国还能拿出来什么好东西。
只见李卫国在附近转悠一阵,然后拿起带来的三齿挠子,在地上刨起来。
大伙也都好奇地凑上去,倒是吴教授他们,基本已经猜到李卫国的用意。
“这不会是松露吧?”山口宏瞧着李卫国手里拿着的东西,也不免动容。
李卫国抛了几下手里的黑煤球:“山口先生,用松露待客,我们很有诚意吧?”
山口宏连连鞠躬:“不胜荣幸,今天有口福喽。”
“想不到李兄这里还有松露出产,不知道品质如何?”金长顺也接过来一枚松露,放在鼻子下面嗅了嗅,然后一脸陶醉。
他前几年在欧罗巴那边留学,自然对松露比较了解。
在他的感觉中,这枚松露的味道很是纯正,看来品质不差。
“李君,你们这里的松露,能有多大产量?”山口宏也同样识货,立刻就打起了松露的主意。
李卫国却笑着摇摇头:“山口先生,现在的运输条件还不具备,或许再等上几年,我们就可以合作了。”
山口宏也颇为遗憾地摇摇头,像松露这种顶级食材,最好是采挖出来,在最短的时间内,空运过去。
很显然,现在没有这种条件。
不过在山口宏心中,也更加期待,他同样预感到,这座大山,是真正的宝库,真不知道,里面还有什么好东西。
他并不知道,在李卫国心目中,开发和保护同样重要。
这样的教训,后世实在太多。
就像他们这边,几十年后,松露资源几乎枯竭。
原因很简单,大伙都知道这玩意值钱,都一窝蜂似的冲进林子,不管大小,也不管你什么生长环境,进行破坏性的开采。
头两年确实赚了不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李卫国并不急着开采松露,也包括其它一些珍稀的特产,最好是能等到他把大山承包下来,有序开发。
等到从林子里回来,晚餐的时候,金长顺和山口宏也如愿以偿地品尝到松露。
这两个人,除了点头,就剩下点头了,实在是无话可说。
除了松露之外,金长顺对酱炖泥鳅这道菜,也赞不绝口。
结果吃着吃着,就达成了口头协议,等到冬天,冰冻之后,他准备收购泥鳅。
金长顺在临走的时候,车里塞了一袋大米和一袋稻谷,准备带回去进行检验。
李卫国把他送上车,心里也很是期待着下一次见面。
收获的稻米,还关系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交任务粮。
李卫国为此还亲自跑了一趟粮库,跟粮库方面商量一下。
按理说,应该直接按照任务粮的比例,直接上交稻谷。
可是粮库方面也有点为难:稻谷太少,有点不值当。
李卫国就想出来一个折中的方案:能不能用苞米和黄豆这些粮食,来顶替水稻的任务粮。
粮库主任也不敢私自决定,跟公社的孙主任通气之后,这才获准。
这样就好办了,李卫国出钱买了不少苞米,然后去交了任务粮。
至于收获的稻谷,最好的留作稻种,因为来年种植水稻的村民增加一大批,所以直接留了五万多斤的稻种。
剩下的都陆续加工成稻米,等待出售。
并没有叫李卫国等候太长时间,金长顺就把电话打到罐头厂,表示这些稻米,他全都要了。
但是具体的价格还没商定呢,李卫国就约定电话联系的时间,然后按时去罐头厂那边联络。
也没怎么讨价还价,金长顺给出了两元钱一斤的收购价。
量太少,李卫国也就勉强同意,不过在电话里说好,等到以后产量上去,价格肯定会向上浮动。
回村的时候,李卫国把罐头厂那几辆大解放都领了回来,先把大米运到罐头厂进行储存,到时候一起随着罐头发货。
几辆大卡车开进村,立刻引发村民的围观。
“国子,大米卖了,多少钱一斤啊?”赵广定这段时间,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
李卫国竖起两根手指,朝他比划了一下。
“两毛钱啊,那俺还不如去县里卖呢。”老赵很是失望。
“是两块钱一斤。”李卫国笑呵呵地说道。
“两块?哈哈哈!”赵广定放声大笑,最后连眼泪都笑出来。
周围的村民也都是满脸的不可思议,然后就有人开始帮着算账,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这么多钱,咋花啊!
李卫国笑着摆摆手:“只有大粒儿的稻花香,价格是两元钱,而且人家只收购这种。”
当初在给水稻“喷药”的时候,浓度十比一的那部分,是数量最少的,总面积也只是占了将近五分之一。
而且大部分还要留作稻种,所以真正能够出售的,也才是几万斤大米而已。
总价值还不到十万块,对金长顺来说,实在是一笔再小不过的生意,所以他干脆没到场,只是在电话里跟李卫国沟通一下。
要不是为了以后铺路,金长顺都不想折腾,这些稻米,即便是他运回国内,估计也就是赠送给关系户品尝,扬名而已,更别想赚取利润了。
李卫国又继续解释道:“这稻花香算是水稻种植户集体的,到时候,就按照比例分红。”
“国子,你就说吧,俺最后到底能分多少?”赵广定可算不来这么复杂的账目。
“大概一万块吧。”李卫国很快就给出答案。
老赵嘿嘿直乐,他倒是不贪心:“那也成,等到来年,咱们不种别的,都种稻花香,那就厉害啦!”
李卫国心里有数:稻花香是你想种就能种出来的吗?
等到把稻花香大米都装上卡车拉走,还剩下三十多万斤普通的大米呢,这些就归大伙自己支配。
虽说是普通的,但那是相对于稻花香来说,整体品质,还是比市面上的大米要好上许多。
其中李卫国占的份额最多,其次是属于知青的那部分,一共是一百亩的。
李卫国决定给换算成钱,然后给那些离开的知青邮递过去,等到来年,就没他们的份儿了。
剩下的百亩稻田,就会归入王燕、徐明亮、鲁大龙和林青这几名留守知青的名下。
因为他们既然选择留下,那么户口就在大馒头屯不动,当然也得分地。
这个秋天,对大馒头的村民来说是忙碌的,虽然早早就收拾完秋儿,但是有一半的人家,继续进行秋整地。
而且和往年的秋整地不同,今年的重点是旱田改水田,这个就比较费工了,关键还牵涉到一个灌溉的问题,这样一来,那些原本守着河边的低洼地块,一下子就变得抢手起来。
想想去年分地的时候,都抢着要好地,分到洼地的家庭,都好一通抱怨。
现在好了,终于轮到他们扬眉吐气。
就在这样忙忙碌碌中,终于开始落雪,田里的劳动,这才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大馒头屯这个大包干的试点,也迎来不少参观者。
因为县里已经确定,今年冬天,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听说不仅仅是松江县,全省都是如此。
有现成的成功经验,所以不少公社的干部和村干部,都来大馒头屯取经。
这土地到底怎么个分发,还有生产资料怎么分配,对农户来说,都是头等大事,万万马虎不得。
结果老村长和王队长他们就有得忙了,不过这也是好事,毕竟大馒头屯这个偏僻的小山沟,以前可没有这么多人来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