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这是人干的事儿嘛!(1 / 2)

[[第一百六十三章 这是人干的事儿嘛!

李卫国正和林青聊着呢,就听到扑拉扑拉的声音,抬头一瞧,就看到几只雪白的大鸟,正使劲扇呼着翅膀,从天空降落。

是一群白天鹅,天鹅的体型比较大,降落的时候,还向前俯冲一段距离,把那些小鸡惊得四散躲避,对小鸡来说,天鹅简直就是重型轰炸机。

天鹅落地之后,竟然冲到鸡槽子旁边,大模大样地开始进餐。

李卫国也有点哭笑不得:“看来真得多准备点饲料啊。”

林青也忍俊不禁:“这帮家伙,天天都来,要不是你说不能伤害它们,早就抓住炖了,铁锅炖天鹅,嘻嘻。”

不知道是不是天鹅听懂了,有一只居然伸着大长脖子,嘴巴向林青的大腿拧过来。

“一边去,蹭吃蹭喝还这么理直气壮。”林青一闪身,同时出手,把天鹅脖子给扒拉到旁边,动作十分熟练。

李卫国也竖竖大拇指,厉害,看来女知青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生活。

“国子,你快点过来瞧瞧!”稻田旁边传来鲁大龙的吆喝声。

李卫国便走了过去,只见鲁大龙穿着长筒靴子,手里掐着一根稻穗,憨厚的脸上满是急切:“国子,这稻穗不对,好像是生病啦,我翻翻老郑留下的资料,可能是稻瘟病!”

稻瘟病可以说是水稻最大的病害,可以贯穿水稻生长的各个环节之中,从幼苗期就有苗瘟,后面还有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等,最令人头疼。

李卫国接过水稻来瞧瞧,这会儿的水稻已经开始灌浆,正是生长最关键的时期。

明显可以看到,稻穗的颈部已经变成不正常的褐色,整个稻穗,也发生了灰白色的病变。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那么这株稻穗,就彻底颗粒无收。

李卫国也不由得皱起眉头:“田里这样的稻穗多不多?”

“前天还没发现,今天早晨起来,就发现不少,国子,咋办啊?”鲁大龙也急得不行,郑先农在家的时候,稻田好好的,他接管过来,就发生这么严重的病变,肯定说不过去。

李卫国也走上田埂,向两边的稻田瞧瞧,只见稻穗之中,星星点点的,出现不少颜色不对劲的。

之所以叫稻瘟病,就是说它像是瘟疫一样,能够迅速传播。

“要不把老郑接回来吧?”鲁大龙虽然知道,郑先农留下的那些书籍资料中,有防治稻瘟病的方法,不过他也没试过,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

“鲁大哥,先别急,办法总比困难多,大不了喷洒点农药。”李卫国先安慰鲁大龙两句。

农业生产环节,农药是必不可少的,像现在农村使用最广泛的农药,就是六六粉。

鲁大龙穿着靴子,在稻田里走了两步,就响起了一片扑扑楞楞的声响:“国子,咱们这稻田里面,还长着不少鱼呢,老郑临走的时候叮嘱,最好不要用农药。”

说完他又狠狠心:“实在不行的话,还得撒药,保住水稻最重要。”

李卫国却有不同意见,他种植水稻,想走高端路线,尽可能避免使用农药化肥,从一开始就打出品牌。

所以从育苗开始,就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郑先农也完全同意这个思路。

结果再有一个多月就丰收了,偏偏又闹出这种幺蛾子,李卫国也不免有点心疼。

头一年种水稻,大伙都憋着搞一个大丰收,如果不成功,那打击就有点大了。

他盯着一株发病的稻穗,忽然心中灵机一动,指尖轻轻一弹,一个露珠般大小的水珠,落到这株稻穗上。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发生病变的稻穗,表面那种灰白色瞬间消失不见,然后就跟吹气球似的,肉眼可见地又大了一圈。

李卫国也惊得差点从田埂上摔进稻田,他瞥了鲁大龙一眼,只见后者正望着远处的稻田出神,显然没注意到他这边的情况。

还好没被发现,要不然还真不好解释,李卫国长出一口气,随即一股喜悦涌上心头。

方才是他调用了宝珠里面的一滴水,想不到竟然功效非凡,对稻瘟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过效果好得有点过分,叫李卫国都不敢轻易再使用。

琢磨一阵,有了,或许稀释一下,效果就不会这么明显。

说干就干,李卫国直接去了房子那边,找到一个肩背式的喷雾器,这玩意就是专门喷农药的,还是新的,一次都没用过。

李卫国又找了大盆子,里面装上水,他决定先按照一比十的比例来试试效果。

不过从宝珠里面调水的时候,却发生点状况,虽然那里面看着是一汪小池塘,可是李卫国能够调动的,基本上只有一瓢。

还真应了那句老话: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一瓢不够用啊,要不浓度再稀释一些吧。

李卫国又找来几个大水桶,正好进行分组实验,按照一比十,一比二十,一比五十,分成三个档次。

先给喷雾器里面灌满,李卫国背着奔向稻田。

“国子,打农药啊,这里面兑的啥玩意?”鲁大龙瞧着李卫国没穿靴子,就接过喷雾器,背在自己身上,一手摁着压杆,开始加压。

很快,喷头就有细密的水雾喷出来,洒落到稻田里。

“回头再买两个,争取今天把药喷完。”李卫国赶紧往家跑,准备告诉送牛奶的二哥,叫他从供销社买几个喷雾器回来。

不然的话,一共好几百亩水稻,一个喷雾器肯定不够用。

几个人忙活了一天,好歹算是喷洒完毕,晚上吃饭的时候,大伙还是有点忧心忡忡。

只有李卫国心里有底,招呼大伙吃菜。

桌子上摆着半盆子酱焖泥鳅,是李小鹿在稻田里面捉的。

三哥忙着干活,她帮不上忙,就在田里拿着个小网兜抓泥鳅。

也不知道是她能干,还是田里的泥鳅比较多,反正没少抓。

“这玩意一股土腥味。”赵广定瞧着黑布出溜的泥鳅,有点嫌弃。

李卫国轻轻咳嗽一声:“广定叔,我听说吃泥鳅滋阴补阳,男人吃了大有好处。”

老赵立刻眼睛一亮:“那好,俺来根儿粗的。”

大伙也都嘿嘿笑,气氛倒是活跃了几分。

众人正吃着呢,就看到半大小子狗剩子从外面冲进来:“国子哥,今天晚上公社放电影,你开四轮子去不?”

“去啥去,没心情。”鲁大龙抢先摆摆手,狗剩子就立刻转身跑出去。

没车的话,就走着去好了,二十多里地赶一场电影,值了。

这时候农村放的都是露天电影,娱乐节目又少,夏天也不冷,跑个十里二十里的去看电影,再正常不过。

有的小娃子看着看着睡着了,就在放电影的场地睡一宿。

家里大人也不大理会,第二天早上孩子回来,才知道在外面睡了一宿。

那时候家家户户孩子都多,睡觉一排小脑瓜,少一个还真不容易发现。

“哥——”小当家一听说演电影,大眼睛就直冒光,她还一次电影都没看过呢。

李卫国瞧着她一脸期待的小模样,也心里一软:“走,一会三哥骑自行车驮你们去。”

吃完饭,李卫国从仓房推出自行车,检查一下车胎,又打了点气儿,找了个木头车座,绑在横梁上,叫李小鹿坐到上边,李小梅坐在驮货架上,一辆自行车驮俩小孩儿,不要太轻松。

就是下车的时候不能骗腿,不然直接就把后面坐着的给扫下去了。

“出发!”李卫国叮铃铃地摁了下车铃,骑出大门。

“慢着点。”后面传来大姐的叮嘱声。

一路上,沥沥拉拉的,遇到不少村民,以半大小子居多,也有年轻的姑娘和小伙。

看电影嘛,无论城里还是农村,都是搞对象的好机会。

天还没黑呢,李卫国就蹬到了公社所在地,放电影的地方,就在供销社对面,一个大空场。

白色的大荧幕已经支起来,放映机也摆放好,还有发电机也开始轰鸣,万事俱备,只等天黑。

场地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自己拿着小板凳的,在前面找地方坐下。

大多数人,都是站着看。

还有一群一群的小娃子,在追逐嬉戏,好不热闹。

李卫国找了个不远不近的地方,把自行车支起来,到时候,就叫俩妹妹站在上面看。

“瓜子啦,卖瓜子啦,二分钱一碗!”现场还有脑瓜灵活的,已经做起了小买卖。

李卫国也给小妹一毛钱,叫她买点瓜子,一会边看电影,边嗑瓜子。

李小梅把瓜子买回来,还往三哥嘴里塞了一块糖,磕着瓜子含着糖,特别香甜。

等到天黑之后,电影也终于开场,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放映机射出一个方形的光幕,落到荧幕上,需要先进行简单的调节。

这时候就有耐不住寂寞的淘小子开始整活儿,都是站在摄像机前面的,高高举起手爪子,投射到荧幕上。

普通的就是瞎抓两下,惹得一片笑声。

不过也有厉害的,俩手配合着,手影弄出来个小黑兔,或者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大老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