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末又用匕首砍下尼洛周的脑袋,提在手中,对还有些惊慌的众人以及大帐的侍卫喊道:“今日我等要起兵反隋,重建吐谷浑。敢阻挡者,与尼洛周同死。”
苏末是部落名将,影响力惊人。他虎目圆睁,浑身是血,竟然吓得一众侍卫不敢说话。于是这场这所有人眼皮子底下的政变竟然神奇地成功了。
杀死尼洛周之后,苏末自称大丞相,开始在河源郡掀起了浩大的叛乱。
隋军倒是反应迅速。
担任河池郡太守的刘权立刻率军攻打乌海,不给此事一点发酵的机会。
苏末等人此时仓促起事,实力本就不足,亦没有获得西海各地的吐谷浑人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此时大隋在西海的实力依然很强大,大隋的乱象并未传遍整个吐谷浑,没多少人有胆量反隋。
所以多重原因之下,苏末这次叛乱立刻被隋军镇压,兵败的苏末也带着一众残部逃往西海郡。
这次叛乱虽然被镇压,但并没有引起大隋的警醒。或者说有心人警醒了,但朝堂之上却没有重视,于是为之后的吐谷浑人大叛乱买下了伏兵。
雁门之围后,大隋天子的面子掉到了地上,再之后天子远走江都,连整个大隋江山都顾不上了,更何况是远在西陲的吐谷浑。
这时吐谷浑人经过多次试探之后,终于准备大动干戈。
大业十一年五月,吐谷浑大可汗慕容伏顺在狩猎途中,遭到了部族旧贵族的袭击。
慕容伏顺是慕容伏允和隋朝宗室女光化公主的儿子,大隋算是他的姥姥家。而且慕容伏顺本身很年轻,当初担任可汗的时候才十多岁,因此他很清楚,自己的依靠不是吐谷浑,反而是大隋,只有紧跟大隋,才能坐稳这个可汗位置。
于是慕容伏顺不断推动国内亲隋势力的增长,自然也就成了旧贵族的眼中钉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之前威信王苏末的叛乱便证明了,单纯个人的造反,是很难引得所有人的支持,并掀起大规模的浪潮的,除非利用吐谷浑可汗的名义,掀起一场举族皆反的大叛乱。
但大可汗慕容伏顺是不会支持的,于是这便陷入一个两难之中。
最后还是在吐谷浑内部素有威望的宣王阿闼一锤定音,既然大可汗不愿意和吐谷浑百姓在一起,那就换一个大可汗。
于是阿闼策划了一场袭击,利用大可汗慕容伏顺喜欢狩猎的习惯,秘密在牧场附近设置杀手,突袭慕容伏顺。
慕容伏顺为杀手的弓箭射中,回到大帐之后,不久便身死。
阿闼于是发起政变,诛杀慕容伏顺的亲信,囚禁了慕容伏顺之母光化公主,拥立慕容伏顺的堂叔,先可汗吐谷浑世伏的儿子慕容利延为大可汗,号步萨钵可汗。
同时,吐谷浑内部宣布反隋自立,很快造反之势蔓延到整个吐谷浑。阿闼率部向旧都伏俟城进发,一直在宣德城(伏俟城)的小可汗慕容融不敌叛军,最终城池在叛军的内外夹攻之下陷落,而慕容融也率部逃亡西平郡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