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老刘和郭嘉在史大郎家里,一边喝茶谈论军事,一边等候敌军骑兵到来走进官军设好的埋伏圈。
却说敌军骑兵统帅因大因小率领一万骑兵大军赶路。这二人也是对北宫伯玉忠心耿耿,言听计从。他们听北宫伯玉说起义军杜英部被困虎窝大营,十万火急。这二人一路上丝毫不肯耽搁,一心来到史家村扎营,跟杜英前呼后应共同抵抗老刘官军。
可是队伍当中夹有不少辆辎重车,很难有骑兵跑得快。车上拉的那些东西分量倒不重,全都是牛皮帐篷和桌案一些家私。到达目的地得扎营啊?车上都是军队里必须之物。没有这些东西,刮风下雨官兵怎么办?更主要的是大帅和将军们怎么办?所以车上东西样样有用,一件也扔不得。
赶车的老兵尽管鞭子紧晃紧催生口,也是无济于事。大队人马想赶上黑达的前锋是不可能的。
他们着急很怕救应不及时。不断向经过的村子向村里人打听距离史家村还有多远。史家村是一个不出名的地方,离得远点没有人知道。可下子打听到了可靠消息。一位路边老农知道史家村,在村里还有他家亲戚。
老农说:“史大郎村距离这里不远了。你们骑马走得快,如果跑起来一猫腰也就到了。”
那时候的人没有里程观念,用速度和时间衡量距离远近。这一猫腰其实是一种形容骑马的时间观念。就是眼看就要到了的意思。
一般都以人正常走路速度,结合走路时间表达路程远近。如果是距离远呢?就会说一个时辰,或者两个时辰就要到了。如果再远了呢?就会用一天两天路程来表达距离。超过千里就会用一个月两个月时间来表达距离的远近了。这个不必细说。
因大因小看见路边树木丛杂,知道眼前的路肯定不好走。他们都担心的是路好走与不好走,没有人担心过会不会遇到官军埋伏遭到突然袭击。因为前面有先锋黑达带着队伍过去了,所以他们都以为一定会安全无事。
他们的大帅因大,心里有些疑惑。他就跟因小说:“按说就要到了史家村,前面应该有人来接我们了。奇怪,怎么没有来迎接我们的人呢?我们派往前面去的尖兵也不见回来。黑达这小子干啥呢?能出事吗?”
因小说:“你这都是不必要的担心。我们在这里已经有先来的赤里巴哈骑兵一万五千,还有杜英五万大军。能有什么事呢?快走吧,不要自己吓唬自己了。荆州吃喝丰富,他们准是光顾喝酒吃肉不理我们了。我们就顺着他们留下的踪迹走吧。官军没有多少骑兵,惹不起我们一万骑兵大军。”
因大又怀疑说:“我们一万大军,官军都惹不起我们,为什么还要我们风风火火地来增援他们呢?赤里巴哈在这里已经先来了一万五千大军,不是比我们人马还多吗?他们不是都被官军剿灭了吧?”
因小说:“你说的也是呀!莫非官军也有几万骑兵大军?从来没听人说过呀!我们都知道朝廷才能有过千骑兵。这地方哪来的几万骑兵呢?这不可能啊!汉朝制度谁不知道?地方养兵最多不得超过五千。”
这二人都觉得说出来都有理,细分析有矛盾,对前途吉凶祸福更是一片茫然。一路上平安无事,如入无人之境,更让他们放松了对官兵的警惕性。
老刘和郭嘉在屋里正等得焦急,一个探马跑回来报告说:“报告主公和军师:敌军大队人马快要到来了。再有一炷香的工夫,前队就会到村外了。他们走的不爽快,好像都累了。”
郭嘉说:“不能让敌军生疑。得做出点举动迎接他们一下。假如黑达在这里会怎么做呢?一定带人前去迎接。这个我们没有办法做到了。只有把黑达的旗帜挑出去竖在路边,再站一些士兵。离得远,他们看不清是谁。哄得他们放心大胆地往前来就行了。”
几个机灵的骑兵,果然把黑达的大旗竖在了路边,然后站立在了一边。工夫不大,就看见敌军大队人马,四路纵队,一堵墙相仿开过来了。老刘立刻传令,做好战斗准备。官军将士各个高兴,紧握枪刀骑在马上,等待老刘一声令下迅速出击。
敌军统帅因大、因小,骑在马上走在队前,挺远就看见了黑达旗帜。
因大说:“黑达这小子也太无理了!果然把我们主帅忘了!一面旗帜竖在那里迎接我们。他也不来亲自迎接。我饶不了他!”
因小说:“黑达那家伙见到酒没命地喝。准是喝多动不了,不能来迎接了。杜英的好酒把他灌多了。”
因大说:“黑达喝多来不了,那些副将呢?怎么一个也不来迎接?都喝多了?”
因小为人含糊,说:“也许是吧。他们会有人出来迎接的。你看那旗帜下面不是站着士兵吗?那就是在迎接我们了。”
因大因小说个不了,又看见从村里跑出来了无数骑兵。
因大也没细看,乐了,说:“黑达这小子来了,带来这些人前来迎接!场面可真够隆重啊!”
因小突然发现不对劲儿,说:“前面跑来的好像不是我们的人!你看那穿戴是官军!不好!停止前进!准备战斗!”???.BiQuP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