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主持朝拜大典的,并非是学宫的大祭酒孟轲。
而是一位博士,名叫卫鞅。
据说,还是此人主动要来负责秦国的朝圣礼仪。
待结束之后,卫鞅找来诸葛亮,作揖道:
“在下这几年,听说了不少关于你们秦国的事情,实不相瞒,早在前几年,楚国伐秦时,在下还曾说过大秦必亡这句话。”
当着秦国使者的面,公然说出这种话,一般就只有两种解释。
第一个,是眼前这个人很傻。
第二,是他故意为之。
诸葛亮认为,他更偏向于后者,毕竟能在稷下学宫担任法家博士,岂是浪得虚名之辈?
由于卫鞅是出生在一个叫做‘卫城’的小地方,所以经常被人称呼或是自称为卫鞅。
他姓姬氏公孙。
在嬴渊前世历史上,他是魏国人。
诸葛亮作揖道:“卫鞅先生的大名,在下也早有耳闻。
听说先生有治世之大才,善于政法,理应为国效力一展所长,不知先生因何未曾致仕?”
闻言,他大袖一挥,笑道:“不知以秦使之见,在下应前往哪个国家效力比较稳妥?”
诸葛亮笑道:“先生既然担任齐国稷下学宫博士一职,理应向齐国效命。”
卫鞅摇头道;:“齐国富强,于此效力,如何能让世人见到我的本事?”
“听先生这语气,是想为一个贫弱国家效力?”诸葛亮好奇道。
卫鞅点头道:“列国中,似乎除了你们秦国之外,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称得上是弱的国家了。”
他此言不虚。
虽说齐国的实力高于楚国,但是后者能与前者硬刚不落下风,当然,这是在未爆发国战的前提下。
若是爆发国战,在没有外来势力的干预下,很有可能,就是楚国被灭,齐国伤了元气。
在嬴渊没有真正掌权之前,楚国想灭秦国,根本就无需费劲儿。
虽然这几年,秦国的实力上升不少,论整体国力,隐隐有与楚国齐平的势头。
但毕竟还未持平,所以,在列国中,秦国的确还是那个最为弱小的国家。
顿了顿,诸葛亮正色道:“先生欲往我秦国效力?”
卫鞅道:“只是有这个想法,还未确定。”
缓了口气,他继续说道:“虽然这几年,你们秦国在明君的治理下,国力已呈现上升趋势。
但是,想让秦国长治久安的强大下去,仍旧需要由内到外的一系列改革,而在下,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诸葛亮摇头笑道:“先生就莫要打趣在下了,就在刚才,先生还说,秦国差一点儿便被楚国所灭。”
卫鞅直言道:“在晋楚联盟之时,在下一度认为,秦国极有可能,会在这场劫难中一蹶不振。
不过,见到秦使并未着急求见齐帝,而是直接前往我们稷下学宫,由此在下推断,晋楚联盟之事,最终会破裂。
而秦国可趁此机会,成为三国霸主,就此西北地界,以秦独尊,而秦国具有的天然地理优势,完全无惧东方列国征伐。”
他说的不错,未来短期内,秦国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危机,除了晋楚两国之外,便是异族了。
至于像是齐国等国家,距离秦国太遥远,难以顾及。
如今的秦国,倒是像极了曾经的大夏。
一样是偏安一隅,不被列国重视,可一旦崛起,便直接成为天下霸主。
甚至如今夏国的皇帝,如果想成为天下共主的话,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列国没人敢反对。
只是,当年的夏国,错过了一个真正意义上可以一统天下的机会。
导致如今的夏国,虽然国力强大,可是一旦有任何动作,势必会遭遇列国的联合打击。
如果在夏国的强盛之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各国给灭了,如今,也不会形成列国纷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