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过万,才录取300人,这概率,能轮到我吗?
记录在册,领到三根蜡烛,然后去找考棚。
进了考棚,孟青云首先检查恭桶,发现是刷洗干净的。
观察了棚顶,没有发现漏雨的痕迹,便放心了好多。
然后他检查笔墨砚等用品,以及存放开水的瓦罐,发现一切正常后,便正襟危坐,等待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开始。
巳时,贡院关门。
“咣!”
锣声清脆,标志着会试第一场正式开始。
分发试卷、草稿纸后,考棚门马上封锁。
进后三天,孟青云便在这里清修。
会试和乡试的程序,以及题目类型大致相似,但也有区别。
乡试是誊写的试卷,考生需要把试题写在答题纸上。
而会试则是印刷的试卷,人手一份,没有答题纸,直接在试卷上答。
会试有更精细的防作弊措施,不怕考生在试卷上作弊。
试卷是先糊名、弥封,然后有专门的人誊录、校对,再糊名、弥封后方才阅卷。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后,还能作弊,那只能说是佩服了。
会试和乡试一样,第一场也是八道题,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试帖诗一道。
除试帖诗外,其余都是八股文。
但为了拉开距离,截搭题将更加稀奇古怪。
试卷发下来,孟青云看到第一道题就愣住了。
这题??????是人出的吗?
张冠李戴也好,拉郎配乱搭也罢,还容易找到出处,你这样截搭??????准确说,只有截,没有搭,割裂经文到这种地步,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题目只有一个字:“二”。
题目和出题人一样“二”。
不过还好,旁边有备注,出自《论语》,这也算是一种补偿,否则在四本书中找二,不把考生找“二”才怪!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老天,二太多,到底是哪个二?
把我都弄“二”了!
抓耳挠腮半晌,还是没有头绪,孟青云索性不去想,先浏览其他题。
第二题,“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别看这题长,但这题不容易,是将《论语?泰伯》前后两章截搭而成。
接着再看其他题,孟青云全部找到出处。
会试题套路太深,刁钻古怪,如果不是秦翰特训,再加上孟青云头悬梁、锥刺股复习,还背下许多优秀文章,估计过不了这一关。
找到出处,便开始解析,答题。
孟青云静下心来,先把容易的题解答在草稿纸上,然后解答较难一点的,层层递进。
孟青云答完五道题天已黑,点上蜡烛,喝水吃食物,补充能量。
然后他准备睡觉,养足精神,明天把剩余的题答完,然后再思考那个“二”题。
次日,孟青云将另外两道题答完,又开始钻研那道题,苦思冥想,实在是没有头绪。
难道我要在会试中折戟沉沙?
不行!
一定要找到出处。
人一急,尿就憋。
孟青云起身撒尿,立刻恭桶一阵呜咽。
爽快!
当最后一滴尿落入恭桶,孟青云觉得这泡尿就如一个完整的感叹句。
完整的感叹句?
对了!
既然二能做为题目,说明这个二??????
孟青云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