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枪威力虽大,同时也是冷兵器时代的新式武器,但是这样武器已经不止一次在董鸿儒面前演示过许多次了,董鸿儒既便是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也早已对其威力和效果有过刻苦铭心的直观感受。
感受过了那么多次,还不知道悔改和防御,那就是傻瓜了。
董鸿儒肯定不是傻瓜,他自然也想出了应对的办法,办法虽然很笨,但是也很有效。
原来董鸿儒已经看出来了,火枪的远程攻击不像弓箭那样,而是永远都是直线,不会走抛物线。
于是他早有准备,让手下的戎羌部落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盾牌,就沿着渭水河,竖立成了一排,远远看去就好像一座小城。
萧文明原以为这些木头做的盾牌充其量也就是厚一点的门板,火箱子弹的侵彻力完全可以将其击穿,可没想到一阵火枪打出去,却似乎效果有限,那些木头的表面都被打得坑坑洼洼,却也明显没有洞穿木盾,更加不会对盾牌后的人产生伤害。
此战之后,萧文明想办法缴获了一面盾牌,这才弄明白了原理。
原来这些盾牌都是董鸿儒所特制的,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块木头而已,而是两块木头合在一起,当中留出了两寸深度的空隙,缝隙里填充的都是打湿了的棉被。
其防御力肯定防不住刀砍斧剁或者长矛穿刺,但是却对火枪的子弹,天生有着抵挡能力,属于是属性压制了。
所以说,万事万物都是在动态发展过程当中的——“一招鲜”也并不是永远都能“吃遍天”。
可是真正打到现在这样,虽然火枪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萧文明却依旧只能选择不断地射击。
因为除此之外,萧文明也想不出可以造成其他伤害的办法。
那就继续射击吧!
毕竟萧文明手里有的是军火——别说是数不完的子弹、射不完的火药了,就是火枪,都准备了一万来支!
合每个萧家军的弟兄都能配三支火枪!
打热了一支,随时可以更换新的,够对手吃一壶的!
董鸿儒那边也没闲着,派出戎羌的弓箭手,隔着渭水河,就向中原军队猛烈射击。
如果说董鸿儒对付火枪的办法,是最近几天或者是几个月才想出来的话,那么对付戎羌骑射的法门,萧文明已经研究了好几年了,早就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其实就是按照,戎羌弓箭的不同佘晨射程,部署有针对性的防御。wap..com
巧了,渭水河的宽度,直接从物理层面上限制住了戎羌弓箭的距离,他们使用方便但射程不足的马上用的短弓,必须曲线射击,才可能让射出的箭矢攻击到萧文明的军队。
那么萧文明也就只需要护住头顶,就能让雨点般的箭矢全都打了水漂。
同时,好好护住头顶,正好又可以让火枪平射的角度开放在面前,达成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于是虽然渭水河两旁数万大军,都在不遗余力地使用各自的远程攻击武器攻击河对岸的对手,然而效果却十分有限,与其说是在作战,不如说是在浪费资源……
但是在这种互相伤害的过程当中,萧文明明显就是更占优势的一方,他虽然没法用火枪,直接有效地伤害到戎羌的士兵,却能攻击他们驱赶来填河的牛马。
这些牲畜身上不可能长着盾牌,就要用血肉来抵抗火枪的攻击了,成批的牛马中枪,身上升腾起一阵阵的血雾。
但是这些大型牲畜,生命力要比人类强出好几倍,即便是身中数枪,却依旧按照他们的不地道的主人的驱驰,扛着负重跳入河中,用自己的生命替主人的胜利作出贡献。
就这样战斗进行了大半天,虽然没有短兵相接,双方人数的伤亡也极小,却着实热热闹闹地打了一场。
大抵决定两方势力兴衰命运的大决战往往都是这样的——一开始总是枯燥无聊的试探,而不会立刻进入最惨烈的厮杀。
经过这么多年,无论是萧文明还是董鸿儒,都变得成熟了,仗也越打越有样子了,几乎形成默契一般,在大约中午的时候,双方不约而同地收起了攻势,逐渐向后退却。
这一场仗打下来可以说是一场切切实实的平局。
董鸿儒没有能够渡过渭水,萧文明也没有能把他赶出关中,双方更没有爆发过哪怕一次像样的战斗。
萧文明打仗的风格和他做人的风格差不多,都喜欢雷厉风行,打成这不上不下的局不是他喜欢。
因此率军抵达安全位置,刚刚驻扎下来,萧文明就拍着大腿骂道:“好你个董鸿儒!这回学乖了是吧?不跟我耍什么花招了?就是要跟我打呆仗?行啊!你以为我不会吗?我这就从城里把火炮调出来!隔着渭水河朝你猛轰,倒要看看你这几块破木板,挡得了我的子弹,还挡得了我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