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1 无题(1 / 2)

等大唐东海舰队打败倭奴国水师的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已经是大战结束的一个月后了。

战斗刚刚结束,刘仁轨就派出信使向水师大将军李孝恭汇报了消息。

信使驾驶船只日夜不停的航行,走了二十天才回到位于棣州的水师衙门。

李孝恭大喜,仔细核算了战功之后把敌军人数写成了十万,战船数量改成了六千余,击毙敌人五万余。

俘虏人数他没敢作假,这个俘虏是要移交给朝廷的,到时候要见到实打实的人,也没办法作假。

不要觉得他夸张,自古以来虚报军功就是公开的秘密。

李世民亲自统过兵,对这一点是门清的,可面对这种约定成俗的潜规则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过只要不离谱,他都会假装不知道认下。

李孝恭只是把人数加了一倍,还算是比较有节操的,没节操的敢十倍的往上加。

耽搁了几日,他就着人以八百里加急把情报送入长安。

长安百姓看到信使都议论纷纷,这是又有哪个不开眼的满意敢惹我大唐了?这下好了,挨揍了吧。

然后又开始讨论这一仗能产生几个勋贵,这些勋贵有几个能获得封国的。

再然后,大家就开始讨论今天吃啥了。

没办法,打胜仗的消息听的太多,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

要是哪天没打赢,那才值得讨论。

但朝廷和勋贵们对这场战争却尤为的关注。

毕竟这是大唐建立一来,第一次以纯海军作战,打的还是数千里之外的一个大国。

有一说一,倭奴国在大唐周边来说,确实算是大国了。主要是离的远,大唐属于劳师远征。

这场战争对大唐水师是一个考验,对现在水师的战法也同样是一种考验。

纯海军前所未有,具体该走那条路谁都不知道,只能慢慢摸索。

这一仗打赢了,就说明现在的路子是对的,至少是没有大问题的,继续沿着这套路慢慢摸索就行了。

还有一点是第一批封国全部都在倭奴岛那边,打赢这一仗,五个封国就可以安心建设了。

得到战报的李世民第一时间就召见了核心重臣,大家很是开心的进行了一番讨论。

最终得出了两个共识,第一命刘仁轨回京觐见皇帝;第二五个诸侯王可以出发了,同时命高表仁做好协调准备。

当然,现在离新年也就剩下十来天,等过完年再走也行。

不过各项物资可以提前准备就是了,免得过完年出发的时候来不及筹备。

事实上不用他们特意吩咐,五个诸侯王早就已经动员自己所有力量,筹备各种物资了。

得到这个消息,陈景恪也去了一趟宫里,在甘露殿见到了李世民,李承乾也在场。

李世民没有了在外人面前的威严,有些得意的道:“刘仁轨不错,确实是个帅才,没有辜负我对他的期望。”

前面已经说过,刘仁轨曾经因为正义之法杖毙了一个折冲都尉,李世民大怒就把他叫到宫里问责。

刘仁轨回答不卑不亢,李世民对他大家赞赏,不但没有惩罚他,还给他升了官。

只是后来他就把这个人给忘了,刘仁轨也原地踏步走了好几年。

直到去年朝廷招募海军,刘仁轨见在原位置苦熬没有出头之日,就果断去了水师。

因为本身就是有品级的文官,又通兵法,提拔的非常快。

加上李孝恭知道他的这段经历之后有意培养,让他升职和做火箭一样。

当李世民得知刘仁轨和自己的渊源之后,也同样一路开绿灯,才让刘仁轨短时间内就成为东海舰队的都督。

当然,东海舰队的实力并不强,他统帅的那些船有一大半是属于水师总部的,用完就要还回去。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这一仗之后,他这个东海舰队大都督将会变得实至名归。

陈景恪自然知道刘仁轨是什么样的人,上马为帅下马为相,收拾个倭奴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不过见李世民得意洋洋,一副他是伯乐的模样,就恭维道:

“以不到千人的损伤消灭倭奴国水师主力,焚毁六千余艘战船。陛下确实慧眼识人,恭喜陛下又得一将帅之才。”

李世民大笑道:“哈哈……也有景恪你的一份功劳啊,若没有你哪有水师舰队。”

陈景恪摇头谦虚的道:“我只是动了动嘴皮子而已,真正战场搏杀的还是大唐的将士们,这个功劳我可不敢和他们抢。”

李世民说道:“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不用谦虚。现在你还年幼,最近又出尽了风头,就不封赏你了。”

“先记账上,带过上几年你迎娶小兕子之前,给你一起封了。”

陈景恪道:“谢圣人。”

李世民毕竟是李世民,得意过后很快就冷静下来,开始给两人分析为什么这一仗会取得这样的战果:

“海战和陆战不同,陆战是人与人之间的搏杀,战败了还能有逃生的机会。海战是船与船之间的较量,船沉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战船需要拉扯空间才能发挥战斗力,动不起来的船就是一块烂木头,任人宰割。”

“这次的战争倭国人没有丝毫的准备,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大家的监视之下。”

“更没有料到我们会在这个时候发动如此大规模的突袭。”

陈景恪也点头附和道:“还有一点,除了上次被刘将军击败那一次之外,他们从未被外敌入侵过。”

“所以打心底深处就没有想过要防备敌人入侵的念头,给了我们可乘之机。”

“最终被堵在港口里,六千余艘战船没有发挥一点作用就被付之一炬……有心算无心,他们败的不冤。”

“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发生,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所以不能时刻做好战争准备的海军,算不上一支强大的海军。”

李世民郑重的道:“此战当写入水师教材供所有将领学习,让他们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