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此事,还得从我四明学派的江山百景图说起。.......”
江山百景图,那还得从心学说起,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
近百年来,心学逐渐占据上风,理学的地位开始动摇。四明学派想保住在儒门的地位,当然要在心学下了一番苦功。
经过几十年的钻研,三代数十位大才,以放弃仕途的牺牲,终于将《江山百景图》初稿定了下来。
此书,总结自三皇五帝至元朝建立,历朝历代盛衰荣辱的前因后果,并从心学的角度给予剖析,如何促成或避免。
修订此书的目的,原本是希望上位者及官员们以心学为本,以恶例为诫,循循善诱,劝人向善,建立儒门所提倡的盛世华璋。
听到这,朱雄英插了一句:“这是好事啊!”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若这《江山百景图》真如袁观所言的一般,是一本“劝诫”类的书籍,那它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叹了口气,袁观点了点头,感慨道:“是好事,可也不是什么好事。至正年间,天下大乱。......”
历代王朝的末期,都免不了战乱、瘟疫,饿殍满地,骸骨积于道路之侧,令人不寒而栗。一些外出游历,积攒见闻的四明学派供奉,心里发生了变化。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充斥着他们的脑海。道家以为: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就像万物的枯荣,天地的运转,谁也没有办法将其破坏,最终还是要选择不加以干预的“无为”的态度。
可作为辅佐王朝的儒家,作为国朝治理的教派,他们觉得这都是儒术有所欠缺的缘故。所以,便开始浏览百家书籍,寻找解决办法,跳出王朝末端的怪圈。
草草的收了一些学子后,便赶回了四明山,一边教授新学子,一边着手修改《江山百景图》。整整三年,三年他们都没出过-静苑。
突然有一天,供奉孔理的弟子-王琰,突然找到刚刚接手四明学派的袁观,喜极而涕的言道,《江山百景图》终于修订完成了。
袁观自然是高兴的,他的老师临终之前,一直惦记这本书,如今修订了,便可到坟前告慰老师的英灵了,便急不可耐的带着王琰去查看。
可进了静苑,他就发现了异样,这些供奉,好像变了个人一样,一个个都变的有些呆。他以为,是整天埋头书案,少于接触外事的缘故。
但看过《江山百景图》之后,却惊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哪里是治世之典,劝人借鉴之书,分明就是控制人心之术。
而且,为了控制人心,还把臭名昭著的《罗织经》加了进去,甚至升华了。一本儒家著作,变成了一部妖典,袁观怎么不痛心疾首。
“老夫是四明学派的山长,兼管一门之事,当然不能坐视妖典问世。所以,便下令静苑封了起来,并挨个与他们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