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杯酒化恩怨(1 / 2)

削藩之事,历朝历代都是开场锣-好敲,收场戏-难唱,历代帝王也是耗尽了脑筋,用尽了手段,防止自家的这些叔伯兄弟篡夺皇权。

铁铉说的是具体办法,而刘璟则讲了一套人情世故。宗室与社稷一体同休,只要给诸王递了台阶,他们就得自己下。

武英殿廷议的三天后,西阁与宗人府,奉上谕颁布新的《宗室封爵议》。京师震动,从诸王到百官,尽皆哗然;谁都没有料到,皇帝会这么干。

其一,诸藩三护卫的军费,皆由诸藩自行承担;且可与兵部、五军都督府合议,增加或减少。

其二,诸王子嗣封邑,仿推恩令,分封数量多少,皆有诸王自行划定,朝廷不在另行划拨封邑。岁支,一律减半。

其三,诸王对地方政务,具有否决权、监督权,地方官吏施政,凡遇诸王反对,即各自上本,请求圣裁。

......这份永诚朝的《推恩令》总共八条,与历代帝王不同的是,朱雄英在剥夺他们权力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自主权,切切实实的扎在了他们的软肋上。

对于诸王来说,三护卫是他们立身处世之本,是他们心里的底线。如果朝廷强行收回他们的兵权,那一定是一致反对,毕竟这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可皇上呢!将军费一砍,要养多少,让他们自己去算。咋算,俸禄减半,从自己体己钱里养大头兵,心都在滴血啊。这不,谨身殿赐宴,桌子上的佳肴再好,酒再醇厚,他们也是食不甘味。

至于,子孙分封的事,大伙也心里有数;皇帝如此的强势,他也不可能拿大片的土地赏赐给诸王的子孙。施行推恩令,早早晚晚而已。

而诸王中,楚王、吴王及以岷王为首的关中四王,自然无所谓,他们是皇帝的嫡系,有各自的差事,自然不在什么三护卫、俸禄、封地什么的。

周王朱橚、代王朱桂、安王朱楹等与燕庶人有关系的,能不被怪罪,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敢埋怨什么,只能咬着腮帮子认了。

但像宁王朱权、韩王朱松、沈王朱模等这样重兵在握的塞王,个个是面带愁容。朝廷停了军饷,他们要么硬着头皮往里面添,为朝廷养兵;要么削减军队,将军队划给各地的都司。

敲了敲案子,朱雄英提了一杯,随即把话匣子打开了:“朕知道,你们中的一些人心里有落差,或者在心里骂朕独夫!”

“可朕得跟诸皇叔、王弟,把话说明白了!朕今时今日的举动,受益的不仅是朝廷,也是你们。......”

的确,历朝历代都有话,宗室为天下养,把土地、人口分封给诸王,已经是人们心中固有的理念。怎么到了大明,就不行了呢?

不是不行!朱雄英指了指殿中烤炉上的羊,这就是大明的江山!疆土、人口都是有限的,你分一块,我分一块,用不了几代人,大明的百姓就养不起朱家的人了!

“土地、粮食老百姓的命,咱们朱家造反出身,更应该比那些世家豪族出身的皇族,更珍惜先帝的这片基业。”

“照着现有制度分封,那就是竭全国之力,奉一家之乐。你们谁能保证,朱温灭李唐宗室惨剧,不会在我明室上演?”M.biQUpai.coM

无序的分封,只能结怨于百姓,怨气一代代的积攒下去,那就是相当于汛期的洪水。决堤的时候,再想弥补就晚了,付出的代价也不是谁都能承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