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晟是他的爱将,从西征时,投入南宫麾下,功勋卓著,为官又很是清廉,对他忠贞不二。要不是看重于他,朱雄英也不会把看守朱棣的差事交给他。
现在他死了,不可不厚敛,朱雄英随即下旨追赠宋晟为宁国公,并亲笔题字:“青山埋忠骨,碧血染长缨。”,以褒奖宋晟的忠诚。并准五子-宋瑛袭爵、六子-宋瑾封西宁候。
并特旨由吴王-朱允熥代其,为大都督抬棺入土,而蓝玉、徐允恭等人,也自觉的顶替护灵官兵,为宋晟抬棺。
随着灵乐响起,蓝玉等人将宋晟的棺椁放入穴内,自聚宝门而来的吊唁商贾百姓,无不为大明失去了一位柱国而悲伤,掩面而泣。
看着两侧的百姓,朱雄英又把目光瞄向了宋晟的棺椁,不由在心中念道:“景阳,有这么多人来送你,欣慰吧!”
随即,当这随行官兵、吊唁百姓的面,朱雄英当即宣布拜将:命武英殿大学士-昭武将军-凉国公-蓝玉为大将军,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
徐允恭、常茂、盛庸、平安、为副将军,......统京营十万,节制关中、河南、山东之军,出师讨伐,平灭叛贼。
“朕少年时,随文昭公学国史,先帝及诸将开国之难,史所罕有!”
“那时候,文昭公常与朕说,等朕当了皇帝,一定是太平盛世,就不用打仗了。”
李善长这话,充斥着浪漫主义,他老人家总是认为,一、二代人的努力后,天下必然至太平。就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也未尝不可。
可朱雄英打小就认为,忘战必危!因为这天下从来都缺野心家,他们得不到,就要用手里的刀去抢。在这一点上,朱棣比朱高煦强多了,手段倒是光明磊落的多。
朱雄英也是腥风血雨中,滚出来的皇帝。打仗,他从来都不怕。可作为天子,要天下百姓,因为他们叔侄之间的争夺皇位,而受罹难,他这心里不好受。
“兵力、装备、粮秣、饷银,朕源源不断的供应着。”
“告诉将士们,朕不是以皇帝身份命令他们尽快取胜,而是让他们为天下黎庶为念,早日剿灭叛军,还一个太平盛世!”
蓝玉、徐允恭、常茂、盛庸、平安为首,参加奠仪的诸将,在宋晟的灵前起誓:不破贼军,誓不回还。
而一身重孝的宋瑛、宋瑾,也跪在皇帝,额头绑着的孝带都磕红了,请皇帝允许他们,戴孝出征,为他们的父兄报仇雪恨。
“好,忠臣孝子!朕准了,封你兄弟二人为千户,随中军行动。”
他俩都是军事学院的学兵,朱雄英特许他们,从学院挑选年长些的学兵一千,划归他们统领。令宋瑛、宋瑾兄弟俩,给他们的父亲守灵三天,然后去玄武湖中军报到。
除此之外,朱雄英还照会来吊唁的百姓,为国除奸,保家卫国,乃大明子民之责。无论平民、商贾,参军报国,斩将擒贼,匹夫可得赏,商贾可封侯。
大明的军队包容开放,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即在此时。想翻身富贵的,想蒙荫子孙的,皆可登记兵役,战后朝廷论功行赏。
那词怎么说的,人民战争!朱棣可不是削藩被逼反的,他也搏不到诸王的同情。因为一个谋朝篡位的反贼起兵,这借口多蹩脚,论道理的话,他已经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