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标,居位二十有八年,分理庶政,上至宗室百官,下至庶民百姓,受其恩遇、恩政者不计其数。忽闻太子崩逝,应天城上下军民,无不悲拗哀痛。不待朝廷发令,人人自觉为太子挂孝,整个应天城,都沉寂在一片悲戚当中。
经过三天的廷议,最终由皇帝拍板,谥“懿文太子”,按照帝王规制,葬于孝陵东侧,即命为东陵。
且朱元璋要求,东陵不设神道石刻和御桥,东陵和孝陵共用一条主神道。等他将来死了,就能与儿子在地下团圆,不必担心找不到路。新笔趣阁
按照规制,父亲应为儿子服齐衰一年,朱元璋是皇帝,则应以日代月,服齐衰十二日,祭毕除服。所以这些天,朱元璋穿的都是深色的袍子。
脸色憔悴,人也日益显老,精神也不太好!上朝,批阅奏本时,也时常下意识的叫朱标,而每一次叫错,心便是如针扎一般。
有切肤之痛的宁妃,当然理解的皇帝的心情,遂命人传话给信国公汤和,让他进宫,陪皇帝说说话,解解心宽。
汤和也是给敢干,竟然在这种时候,带了两壶酒进宫,美其名曰,请陛下尝尝他在家乡酿的土酒,就算忆当年了。
“鼎臣,这个时候,也就你敢跟朕提忆当年,他们都怕,都怕像那些无能的御医一样被活埋。”
嚼了一口羊腿肉,汤和便不得不多提一句。太子薨逝举过哀痛,可于公于私,皇帝都应该下旨,罢北伐事,让太孙回朝奔丧。
哪怕不明智的临阵换帅,那也是好的,最起码能让太孙见他父亲最后一面。顺便让太孙节制京中军务,这不是更方便么?
汤和相信他能想到的,皇帝一样能想到,但他就是想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不像是他这种聪明人,应该干的事啊?
难道是悲伤过度,乱了分寸,汤和作为老臣、老弟兄,在这么关键的时候,他得给皇帝提个醒儿。
可抿了口酒的朱元璋却摇了摇头,叹息道:“越是这种时候,朕越是不是能让他回来!朕知道委屈那孩子,可谁让他是大明的皇储呢?”
如果,朱标只是病了,他可以下旨罢兵,也可以让朱棣或蓝玉,代其为帅,继续作战,方便太孙回京侍疾。
但现在,太子已然薨逝,朱元璋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朱雄英必须建立起绝对的权威。只有他携大胜之威回朝,才能整合他父亲留下的势力,才能威慑诸王,才能担起这万斤重担。
听了皇帝这话,汤和也是叹息了一声:“原来,陛下也是一片良苦用心啊!”
是的,汤和不得不承认,朱标活着,顺利继承国祚,朱雄英有几十年的时间,去消化皇权。
而朱标这一死,东宫人心浮动,朝局动荡,在奔丧途中的诸王,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心思,想要稳住局势,便只能在增加威望上动脑筋。
在孝道和国家这么残酷的选择中,朱元璋只能替他做出选择。谁让他是大明的太孙,国家储君呢,孝道再大,也大不过国家去!
“雄英,朕全部的指望,都在他身上了。”
在这种压力下作战,对太孙的确是一种考验,朱元璋不确定,他是否能顶住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