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攀诬!(1 / 2)

朱雄英没兴趣看封绩在那表忠心,他忠心的是钱、权,谁能给他这些,他就是谁的狗。千万别把这种人,与小人挂在一起,小人都比他有节操。

不过,他也算是人物了。胡惟庸那么精明的人,那么多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结果在他这小阴沟里翻了船。估计老胡到了那边,都得扇自己耳光,

而封绩也是机巧的角色,当然看出了太孙的不耐烦,随即便说起了于琥通胡案。起因,当然是捕鱼儿海缴获的那些文书,让他两面三刀的面目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刑部尚书-赵勉,那家伙太精明,审问技巧也高,封绩也不拿出了干货来,肯定得吃苦头,所以便拿了点干货出来,应付一些。可没想到动静弄得大了点,竟然惊动了太孙。

于琥他爹,英山候-于显,在建国期间屡立战功,洪武元年被委广洋卫指挥使,专司水军作战和水路运输。击水匪、倭寇,立下了不少战功。

可他爹在明军的水师将领中并不是最出挑的,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这些人,那个不比他强。凭什么,立战功的活计总是能让他捞着?

还是不是有胡惟庸在朝中给他活动,明里暗里给兵部施压,让他们向皇帝举荐!胡惟庸这个人,谁都知道,那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主儿,他肯出死力气帮的人,关系能差吗?

不知道内情的也就罢了,封绩多少还是知道点门道的。于显活着的时候,利用职务之便,走私盐铁、茶叶。从海路至直沽寨登陆,随后向北,将这些东西卖给北元。

草原缺少盐铁茶,自古如此,利润也是中原几倍,这可笔暴利的买卖。钱挣的多了,自然就有人眼红,水师又不是他们家的,风儿自然就露了出来。

为了保住这条来钱的道儿,胡惟庸便吩咐封绩联络了一些江湖人士,用了一些“手段”威胁水师的官兵。也宰了几个不识相,算是给杀鸡儆猴。

可光立威是没用的,也吓不住那些公侯。真逼急了,一本奏到皇帝那,可就没有转还的余地了。所以胡惟庸拿出了一笔钱,堵住了他们嘴,还许诺在其他方面关照诸位。

当然,分钱之事,封绩是耳闻,听说宋国公冯胜、凉国公蓝玉、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都有份分。

而这个差事,恰恰就是英山候-于显来办的。于琥早年间,随其父在广洋卫当差,这种机密的事,两父子肯定都有参与。

“容臣说句僭越的话,听说您的老师,韩国公,好像也收了!”

“当然,这都是传言,是真是假,还得靠有司去查!”

封绩这话可是把朱雄英成功逗乐了,说蓝玉、冯胜他们,这有可能。不要白不要,他们那些厮杀汉,还管胡惟庸的钱哪儿来的?收着就是了。BIqupai.c0m

可李善长受贿?还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这就有点扯淡了。是,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也是被其引入明廷,仕途上也给了他很多机会。

“自至正十三年起,韩公便总督军资粮秣,你能想象经过他手的钱粮有多少吗?”

“需要钱,他不自己弄,需要假胡惟庸之手,等着东窗事发,让人拿着把柄去?”

封绩的这番攀诬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能说出这番话,恰恰证明了他对李善长真的是一无所知。

别看朱雄英这个老师,被赞誉为大明萧何,其实每次听到这样的赞誉,老头都会心有余悸,甚至还会下意识的摸自己脖子。

之所以如此,还得从当年皇帝与郭天叙的帅位之争说起。老头短视了选择了郭天叙,结果被皇帝狠狠收拾了一次,落下了终身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