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章 三丽感兴趣?(2 / 2)

有了王重帮忙,马素芹本来要干一下下午的活,两个半小时就干的差不多了,两人花了一个小时反复检查了几遍,请师傅过来检查,然后就是擦拭机器,等待下班。

王重和马素芹并排骑着自行车,有说有笑的出了厂门口,在第二个路口处分道扬镳。

王重回家的路上顺手去商店买了几个皮蛋,到巷子口的时候,正好赶上一成放学回家。

让一成去叫而抢他们,王重回家就开始煮了皮蛋瘦肉粥,肉是宴席结束以后,吴姐送的一点。

“小舅,你煮的粥真好吃!”四美用调羹吃着还散发着热气的皮蛋瘦肉粥,精致的小脸蛋上透着满足。

二强根本顾不上说话,一勺一勺,大口大口的扒拉着碗里的粥。

“是肉好吃还是粥好吃?”王重的话,直接把四美问的愣住了。

“嗯~~~”四美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珠子咕噜噜乱转,思衬片刻,说道:“都好吃!”

“那以后小舅天天给四美做好吃的,好不好啊?”王重微笑着柔声问道。

“好呀好呀!”四美高兴的道。

“那四美可要听话了!每天跟三丽乖乖的待在家里,不要乱跑,不然的话,以后小舅再煮饭,就不给四美吃了!”

四美想也没想,脱口就应了下来。

“二强,慢点吃!没人和你抢!”见二强狼吞虎咽的模样,一成不禁皱眉提醒道。

“嗯嗯嗯~~~”二强大口大口吞咽着浓稠的皮蛋瘦肉粥,粥的鲜甜,肉的清香,皮蛋的咸香混合在一块,刺激着味蕾,让本就馋嘴的二强欲罢不能。

······

吃过晚饭,一成带着二强收拾厨房,洗碗洗锅,三丽和四美在院里玩,王重进了改成书房的东屋,提笔在稿纸上奋笔疾书。

经历这么几个世界,王重会的东西不少,可真正能够轻松赚钱的,还是写书。

动动笔杆子,发到报社,杂志社,就能有稿费,要是出版了还有分成。

而且正好能够锻炼笔力,磨练自己的写作技巧,学无止境,经历的三个副本世界,写了至少二三十本书,王重仍旧能够感觉到,每次动笔,每次构思,每次把脑海中的东西搬到纸面上去的时候,都会有些不一样的体验。

虽然是为了挣钱,但不再单纯只为挣钱。

一阵极轻微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王重手中的钢笔停了下来,扭头看着旁边的三丽,脸上露出微笑:“怎么了三丽?”

“小舅,你是在写作业吗?”三丽见王重扭头看着自己,有些不大好意思:“我打扰到你了吗?”

“过来!”王重冲着三丽招了招手!

三丽走到王重旁边,看着桌上已经写了大半张的稿纸,好奇的眨了眨眼。

王重把自己写好的一张稿纸拿起来,递给三丽:“看看能认全吗?”

三丽拿起稿纸,看着上头龙飞凤舞却不失整齐的行楷小字,摇了摇头。

“认识一些,好多都不认识!”

三丽还没入学,但魏淑英还在的时候,就开始教她启蒙了,可惜当时三丽年纪太小,没能学多少,去年到现在,一成有空的时候,倒也经常教三丽和四美认字。

可惜一成还要整理家务,给一大家子人做饭,每天的时间并不多,而且一成也就是个初中生。

王重抬手揉了揉三丽的脑袋,说道:“等九月份开学了,我家三丽也该上学了。”

“小舅,你写的是什么?”三丽问道。

“一篇小说的开头!”

“小说的开头?”三丽不解的问:“小说是什么?”才六岁的三丽,连启蒙都还没有完成,家里又没有这些东西,自然不知道。

王重思衬片刻,说道:“能挣钱的东西。”

“能挣钱?”三丽有些意外的看着手中的稿纸,随即看向王重,好奇又期待的问:“这张纸能挣钱?”

“不是这张纸能挣钱,是这张纸上面写的东西能挣钱!”王重道。

看着三丽那双瞬间就变得亮晶晶的漂亮眼睛,王重道:“怎么,三丽对这东西感兴趣?”

“小舅,这一张能挣多少钱?”三丽把手里拿着的稿纸举高,多了几分小心翼翼。

“嗯···”王重回忆了一下,一张稿纸上大概有四百字左右。

“开始大概能有四五块吧!”稿费的话,大概是千字十块到十五块之间。

“四五块?”三丽顿时眼睛瞪得老大,不敢置信的看着王重,又看了看手里拿着的稿纸,小心翼翼的把稿纸放回桌上,咽了咽口水。

“这也太多了吧!”

王重道:“眼下这个时候,写小说,写稿子,确实是比较挣钱的行当。”

相较于在工厂上班,拿死工资,写稿子挣稿费,润笔费,确确实实要轻松的多。

“小舅真厉害!”三丽看着那张稿纸,又看向王重,眼中开始闪起小星星。

看着三丽一副意动的模样,王重心思一转,问道:“三丽想学吗?”

“我能学吗?”三丽犹豫片刻,有些忐忑的问。

王重道:“那就要看你能不能吃苦,肯不肯努力了。”

“我能吃苦,我什么苦都能吃!”三丽迫不及待的道。

王重抬手又揉了揉三丽的小脑袋,微笑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只要肯下决心去做,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

“只要你想,你要你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不怕辛苦,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这话虽然有些带着鸡汤的味道,但对三丽这个年纪的孩子,这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三丽文静,聪慧也有,要是肯用心读书,将来未必不会有成就。

不管是哪个年代,什么时期,读书总是家境贫寒的孩子们改变命运最公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