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当世少有的顶尖人才(2 / 2)

强大的君王们选接班人,通常喜欢温和与保守的。

因为平定天下之后的君王,必须要少折腾,休生养息。

这么想想的话,朱高煦感觉自己以后多半当太子没戏。

再想到将来可能被朱高炽的儿子弄死,肯定是不甘心的。

你不能想着自己以后只要不谋反,朱高炽儿子就会不弄自己。

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比较好,特别看着朱棣下令屠城之后,朱高煦对这些封建帝王们,更加的不满。

我不为了别的,为了天下的百姓,也得自己当皇帝。

朱高煦终于为自己找了个很好的理由,这天下,没有人比自己更适合当皇帝,也没有皇帝能比自己会做的更好。

第二天一大早,朱高煦召集了所有心腹议事。

军事方面还是让徐祥、韦达他们在营里看着自己的兵马,要多练骑术和射术。

财务方面更没什么问题,朝廷已经开始限制水道的运输,但陆路还限不住,毛信他们前期靠囤货大赚一笔,现在靠走私继续在炒货,朱高煦的钱是越来越多。???..Com

简单和大伙聊了聊,朱高煦打发走众人,又叫来沈济和他伯伯沈骏。

沈济手上有整套的梦溪笔谈,最早的是元大德九年(1305)年出版。

后史能见的也是这版的刻本,以其之前的各种版本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沈济这套能保存到现在,除了他们沈家保管的好,还用了上好的宣纸和桑皮纸。

全套书共三十卷,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水利、医药、经济、军事、艺术等十个方面。

后代剑桥大学著名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称其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作者北宋人沈括,也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这套书前无古人,以后也只有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能勉强和梦溪笔谈相比。

朱高煦见到沈济后也明白为啥后世只有元大德九年这个版本,因为明朝立国之后根本没有再版,满朝文武勋贵,都没有把套古书放在眼里。

就像保定府,很多官员都知道沈济祖上有沈括和梦溪笔谈,那又如何?还是把他降级使用,根本没人关注他的才能。

毕竟从封建皇朝来看,只有儒家学说才是治民和治臣的利器,其余的都可以斥成歪理邪说。

原时空没有我来到满城县,沈济一家也肯定全被杀死,梦溪笔谈也毁于一旦,只有别处的刻

本能用,不知那刻本,有没有这么完整?

朱高煦还想着刻本的事,外面沈济两人已经来到房里。

“拜见高阳郡王。”沈济两人进门就跪下,朱高煦这次救了他们全家,沈济是万分感谢。

“快起来,本王听杜时说过,你们两人,都有大才,都有大才啊。”朱高煦赶紧把他们扶起来,示意两人落座。

伯父沈骏表情有点激动,毕竟年纪不小了,没想到会有被王爷看中的一天。

沈济却谦虚道:“下官只擅于杂学,上不得台面,高阳王恐怕要失望了。”

“什么杂学?梦溪笔谈你都精通?”朱高煦问。

沈济表情笃定,自信道:“这是家传之术,都略懂一二。”

“好。”朱高煦拍着大腿笑道:“这些不是杂学,是科学。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啊,哈哈哈哈。”

朱高煦搓着手,表情也很激动,此刻的大明朝廷上下,现在也只有他,能明白这两人的价值所在。

“科学?”沈济没听懂这两个字,但听起来又觉的很有意思,再看看高阳郡王这么高兴,他更能感觉到高阳郡王很重视自己。

他的眼神丰富起来,因为这么多年都没受到过朝廷重视,没想到终于遇到赏识自己的贵人。

他原本是朝廷官员,这要换成普通官员,可能要考虑燕王造反能不能成功,合不合法的问题。

但沈济对儒学不是很感兴趣,当初学习,也是为了科举。

他更在意的是谁会重视他的家传技籍。

当晚伯侄俩和朱高煦在房间里聊了很久,双方都很震惊。

沈济没想到高阳郡王居然懂这么多,似乎也曾看过梦溪笔谈,而且甚至有些方面比他还专业,而朱高煦发现这沈济两人各有擅长,沈济熟读梦溪笔谈不说,更喜欢玩弄工具,研究器械。

他还对数学,物理,化学,军事器具,特别是攻城器具和各种火器很感兴趣。

而沈骏对农业、水利,天文等比较有研究。

沈骏年轻时做过保定府小吏,曾上书修理保定府北面的曹河水道,但不受重视,也没人回应。

洪武二十二年秋季,沈骏上书当时的县令,说当年冬季天气可能很冷,建议农田做好防冻保暖,并提出具体的措施,又未被采纳。

之后沈骏就对当官有点绝望,索性回家潜心学习。

伯侄两人,绝对是当今世上少有的顶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