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亲口之言
在另一条甚大的也铺着青石路的胡同里,亦有一座甚为富丽堂皇的府邸。
若与“寿宁侯府”相比,两者可谓不相上下。
略有区别的,这座府邸略为陈旧了少许,应该是所建的年代更久远一些之故。
这座府邸的大门之上,悬挂的是“庆云侯府”四字的牌匾。
府邸之内,某间摆设略为简单的厢房里,既光亮又甚为暖和。
此刻,二名男子置身这厢房之内,一站一坐。
坐着的,是一名身穿皮裘、胡须头发已有些许花白的男子,他正是张鹤龄口中所称的“庆云侯周寿”。
周寿,为当今周太皇太后之弟,生于正统七年,如今已近六十岁。
其父名周能,在英宗睿皇帝重夺帝位之时,得任锦衣卫千户。在其离逝后,此锦衣卫千户之职,便由嫡长子周寿承继。
及至宪宗纯皇帝登位,周寿更被擢升为左府都督同知。
又因他为宪宗纯皇帝舅舅之故,先是在成化三年被封为庆云伯,后于成化十七年更进封庆云侯。
他有个弟弟叫周彧,亦“凭姐得贵”,被封为长宁伯。
他两兄弟与张鹤龄和张延龄一般模样,恃着皇亲身份恣横不法,亦惹得神憎鬼厌。
只不过,周寿和周彧两兄弟是老外戚,而张鹤龄和张延龄则算新外戚。
站在庆云侯周寿跟前二三步之外,则是一名身材较瘦削、穿棉袄的男子。
站着的这男子约莫四十来岁的模样,他面朝着庆云侯周寿,微躬身躯而立,态度甚为恭敬。
只见那庆云侯周寿嘴角带笑,双目注视着这四十来岁的男子,出言道:“周洪,题本已呈送进宫。”
被称作“周洪”的那名中年男子听得迟疑片刻,才应道:“侯爷,小的不明白。既然两淮残盐不一定是真的,为何要小的呈上这道乞请纳银开中的题本?”
“既然张家那两小子敢呈,为何本侯就不敢呈?”庆云侯周寿嘿嘿一笑。
周洪轻皱着眉头:“侯爷,你此前曾说过,两淮残盐的消息可能是那王璟故意放出来的。”
“没错……”庆云侯周寿微点了点头。
“那么这批残盐的消息,很可能就是假的?”
“假的也无所谓。”庆云侯周寿轻笑了声。
周洪脸上有些不解之意:“侯爷,若是假的?那又怎能纳银开中?”
“嘿,你以为张家兄弟不知道呢?既然他们仍上题本,那本侯为什么不上?”庆云侯周寿“嘿”了声。
稍顷,他脸上仍带着笑意,望着周洪:“如皇上真准了乞请,那本侯拿到手的都是银两啊。”
“侯爷,若皇上见到此题本发怒,又如何是好?”周洪轻声应道。
庆云侯周寿听得摇了摇头:“周洪,每日上呈的题本那么多,令皇上发怒的事多着呢。这只不过是乞请纳银开中两淮残盐,皇上有什么好怒的?无非是不应允。”
“侯爷,真会如此?”周洪似乎有些担忧之意。
“皇上要责骂只会冲着本侯来,还轮不到你,担心甚么?”庆云侯周寿瞥见他的表情,满脸不在乎地应了声。
过得一会,庆云侯周寿又道:“往昔,张家那两小子所奏请的一应事宜,皇上几乎都会应允。若这回被那两子纳粮开中两淮残盐,他俩岂不大赚特赚?这么好的事,本侯怎能让?”
自从张氏成为当今的皇后娘娘之后,作为“老牌”外戚的周家与“新晋”外戚的张家,无论是明争还是暗斗,几乎就没有停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