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后,朱厚照没去文华殿,跟在弘治皇帝身后,目的地是武英殿。
武英殿在右顺门的西北,与位于左顺门东北的文华殿,分列奉天门的西、东两边,两座侧殿成对称之势。
而武英殿与文华殿的建筑格局基本一致,均为座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
从朱厚照出阁就读开始,弘治皇帝便已将召见臣子、批阅奏章题本等政事移至武英殿处理。
甫退朝,弘治皇帝便沉着脸,一言不发,朱厚照默默跟在他数步之后。
迈过武英殿大殿的门槛,弘治皇帝径直走向东侧。
朱厚照往东侧瞄了瞄,只见墙垣边的一张圆桌上,摆放着数只青花瓷盘和瓷碗,里面装满了食物,开口问道:“父皇,你还没用早膳呢?”
前面的弘治皇帝脚步未停,只回应了一句:“此刻,早膳正当时。”
朱厚照往前急走数步,细细打量了那桌面。
那数只青花瓷盘里,分别摆了好些白面馒头、七八块煎饼、清炒蒜薹,甚至银筷子和青花瓷勺子等等,一只大瓷碗则盛满小米粥,其一旁,另摆放了数只空青花瓷碗。
“父皇,这些均为斋膳?”
弘治皇帝停下来,回头望着他,颌首道:“斋膳有何不好,既可节省开支,亦能对付五脏。”
朱厚照也不知道说甚么好,他这父皇,确如史书所载,每年有百余日均吃斋,完全的素菜。
弘治皇帝并不像痴迷修道炼丹的“家净”帝,名为吃斋,实要以荤血调和才吃得下去。
“各部开支用度甚多。朕多用斋膳一分,便能多节省一分。”
朱厚照却暗暗叹了声,斋膳是供你皇帝享用的,用料无不最精,能节省到甚么?
各部拨用,哪一次不动辄就是数万,甚至十数万的?
仅凭你皇帝这勉强算作节流之举,不去开源的话,对已入不敷出的大明太仓来说,又有多大意义?
弘治皇帝自不会知道他的心思,问道:“皇儿,可曾用过早膳?”
朱厚照咧嘴一笑,随即应道:“儿臣寅时已用了早膳。不过,这斋膳闻起来挺香的,如今觉得又有些饿了。”
“既是如此,那就陪一陪朕吧。”弘治皇帝也笑了起来,适才在奉天门的不快似乎一消而逝。
“那儿臣就不客气了。”
待弘治皇帝就座后,朱厚照在其旁坐了下去。
两人分别在宦官端来的清水盆中,先洗了洗手,再以毛巾拭干,才拿起筷子来。
父子二人秉承“食不语,寝不言”,武英殿只得他们的轻嚼慢咽之音。
一刻钟内,朱厚照已将二只白面馒头和二块煎饼咽进了肚子。
在喝了一碗小米粥后,他才道:“父皇慢用,儿臣略填一填肚子即可。”
望着他胃口大开的模样,弘治皇帝微微笑了笑。新笔趣阁
又过了约莫一刻钟,弘治皇帝终于放下手中的筷子,漱了漱口,扭头朝站在旁边服侍的宦官道:“撤走吧。”
缓步走向御座之时,他望着朱厚照问道:“今日随朝感觉何如?”
“父皇,儿臣有些疑惑。”一提到正事,朱厚照更加恭敬。
“哦?”
“儿臣原以为早朝奏事定会吵闹不已,为何竟如此平淡无奇?”
“早朝奏事均为既定之事,有何吵闹可言?”弘治皇帝摇了摇头。
“既定之事?”朱厚照一愕。
弘治皇帝把他拉到御案之前,拿起御案一侧的数道题本,一一递到他手中。
见朱厚照仍是迷惑不解,弘治皇帝笑道:“这数份题本昨日已朱批。”
朱厚照将手中的题本翻了翻,未几,他也随即轻笑起来。
说起“早朝奏事”,那就不得不提英宗睿皇帝。
宣德十年,继位的英宗睿皇帝还不足十岁,完全不具备决断朝政大事的能力,不客气地说,他这孩童在朝堂都坐不了数刻钟。
但他是皇帝,总不能不上朝吧?迫不得已之下,辅政大臣们制定了一个折衷之法,即“早朝奏事”。
何为“早朝奏事”?
即规定每次早朝之时,只能启奏八件事,而且这些启奏之事要提前一日进呈内阁,由内阁大臣预先拟好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