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五石……那也得碰运气。
不过四石肯定是没啥毛病的。
也就是对比原有亩产30%的增量。
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能够到亩产三石的,基本上都是养了好几年地的良田。
那些新垦的田和中田、下田的亩产是达不到三石的。
曹酩划给农研所的地方是良田吗?
是,但不全是。
为了数据的准确,从一开始,曹酩就让农研所的人将地分成了上中下三种地。
人为控制良田很难,但人为将田地控制到中田、下田却很简单。
但即便如此,按照数据,三种田均摊下来,亩产达到四石肯定不是问题。
关内侯啊……
够了!
二十等军功爵制,关内侯是第十九等,刚好等于1.1个临死前的李广……
至于说关内侯地位如何……
在长安城这个列侯满地走,关内侯不如狗的地界儿,单纯封关内侯或许还不算什么,但若是把时间拉长一点,囊括秦汉两代,能以弱冠凭功得封关内侯者,都是妥妥的双手以内。
—封侯不能只看爵位和食邑。
至于那些因为萌荫在弱冠得以封侯的,统一不在计算范围之内。
顿时刘彻就乐了:“你小子还真想得封万户?”
“谁不想?”
曹酩应声挑眉,随后他也笑了:“舅舅,你这话应该以后什么时间都算数吧?”
眼下粮食突破不了七石,可不代表以后突破不了七石。
他可是清楚记得后世最高产的粮食作物是什么的,小麦的话……第二高产作物吧。
当然,不是说第二高产作物小麦的潜力就不大了……
而是说,作为第一高产作物的水稻有更加清晰的提高产量的路子,这可是被记录在后世基础教科书上的路。
而那位将小麦产量提起来的大人物……只能说太巧了。
他所在的时代刚好有那么一位更利害的人物,否则的话,他也妥妥是能够上得了最基础教科书的农神。
毕竟华夏历来就有‘第一之下,尽皆碌碌’的传统认知。
对比于一条曹酩不是特别清楚的路,那条更清晰可见的路明显更加适合他,也更适合眼下的大汉。
农研所也不是没有种植水稻……不过就是眼下还不到今年种植水稻的时间。
春夏小麦、夏秋水稻,眼下科技还没到能够颠覆季节的程度,当然得遵循自然规律。
不过这样一来,芒种就有的忙了。
不过农研所中人早就习惯了。
当然……今年汉麦一号的采收肯定要比以往更忙。
“算!”
刘彻也给出了他的回答。
“只要你能搞出来更高产的作物,你什么时候搞出来,我什么时候给你封侯加食邑!”
“那就好!”
曹酩双手一拍,笑道:“舅舅,我要从卫青那边调人去农田守着。”
“这才是我想说的最重要的事情。”
“好!”
“回头我给你一封诏书,让卫青全力配合农研所的事情!”
“你直接去调兵就好了……记得多调一些,知道了么?万万不能出差错。”说着刘彻就沉吟了一阵:“我就先不管这些了,你记得把握好度。”
“不过,粮食收割的时候,我会带上满朝文武去学院,别丢脸。”
“……”
虽然无奈刘彻这种想法,但有些东西,尤其是关于粮食的,确实有必要让朝堂上这群国家战略制定者清楚。
毕竟接下来如果要推广汉麦一号的话,也绝对是逃不开他们的支持的。
无论是他们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中间派。
粮食这玩意儿,对于谁来说,都缺。
毕竟大汉的主和派不是说视战争如蛇蝎,而是更注重民生的那些人。
和后来赵宋的主和派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而主战派的话……粮食越多,军粮越多,军队战斗力越有保障。
这个问题,在大汉的朝堂上,三派有很大概率会达成共识。
只要这些人能达成共识,以眼下大汉官吏的道德水准,将汉麦一号推广开来,同时又不伤民,应该不成什么问题。
当然,不伤民的首要条件就是政策,推行汉麦一号的政策,这点过后再说也不迟,不是什么大事。
“这些都说完了……”
刘彻面色再度板正了下来:“还有一件事情……”
“太皇太后病重的消息,你小子应该也知道吧?”
“知道,阿母告诉我了。”曹酩直接点头。
这么重要的事情,只要在这个小圈子内的人,肯定都知道,这一点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刘彻轻轻点头:“知道我为何要叫你回来么?”
一时间,曹酩脑子急转:“是曾外祖母她老人家?”
如果刘彻不刻意提及这事儿的话,他还能认为纯粹是刘彻想让他回来了……但刘彻这话一出口,他就知道问题不是刘彻提出来的。
“不错,太皇太后想见你。”
瞬间,曹酩心头一颤。
事情大发了……
恐怕……老太太已经不止是病重了!
“舅舅……曾外祖母她真的只是病重么?”
刘彻缓缓摇头:“皇祖母已经病了两个月了,近来的话,她醒着的时间越发短了。”
果然!
老太太这是已经步入回光返照的前夕了……
这是山雨欲来的节奏啊!
“酩儿,舅舅帮了你那么多次,这次轮到你帮舅舅了。”
曹酩当即就换上了一脸苦笑:“舅舅,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先前弄出来的那些事情已经让人恨不得我死了……”
“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我才会想到你。”
刘彻如是作答。
“……”
曹酩一阵无语。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刘彻的这个想法……确实又可行性,他在长安,肯定能吸引一部分目光。
而后他就咬紧了牙关:“舅舅……外祖母跟田蚡呢?你打算怎么处理?”
既然刘彻给他找事情,那他也把问题给刘彻点明。
大家一起闹就是了!不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