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无耻之尤(3100字)(2 / 2)

“沈谨言,你可认同?”

端阳先生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将目光落在沈谨言的身上。

而且直呼沈谨言的全名,言语已是十分不善。

古代但凡直呼人姓名的时候,大多是要准备开始骂人。

“请恕晚生愚钝,不知端阳先生此言何意?”

沈谨言不卑不亢地反问道。

既然明知对方来者不善,索性他就直接一点。

不过他还是有点想不通,对方究竟为何一来便开始发难。

这个难,又该怎么发?

端阳先生淡淡地瞥了沈谨言一眼,开口道。

“老夫早年间,曾游历天下,在这当中,所遇所见,皆有不少感悟。”

“因此,老夫写了不少诗词,皆在这本随心笔记之中。”

说着,他便从袖口处掏出一本老旧的薄册子,其上书写着随心笔记四个大字。

全场的目光,都落在了这小小的一本薄册子上。

突然,端阳先生一抬手,这本薄薄的册子在空中形成一条抛物线,直接来到沈谨言的脚下。

“这本随心笔记,老夫从未示人。”

“解释一下,为何你近日所做两首流传甚广的绝世诗文,竟与老夫这笔记之中的两首诗,一模一样,一字未改。”

全场哗然。

此时,就算再反应迟钝的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抄袭诗文?!

端阳先生的意思是,最近声名鹊起的颍川侯之子,竟是个窃诗贼?

这个罪名,可谓滔天。

哪里来的深仇大恨...沈谨言脸色一变,终于明白了对方的意图。

这是在污他的文名,而且若一旦坐视,他的儒道之途,必然就此断绝。

他必须要自证清白。

所以他年头急转,沉声反驳道。

“京都人尽皆知,这两首诗晚生初作之时,有异象伴随。”

“若非原著,在笔尖未凝成文气的情况下,又怎会生出异象。”

“还请大儒为我等解惑。”

在场众人听闻后,恍然大悟。

对啊,未以文气落笔便生异象者,莫不是原著之人可成。

诗词若生异象,几乎不存在抄袭的问题。

“这便是你心思诡诈之处。”

端阳先生似乎早就料到沈谨言会如此反驳,神色十分平淡地回应。

“当初老夫写下这些诗词之时,未避免太过惊世骇俗,是以切断了诗词与天地之间的关联,由此,异象不显。”

“待重新写下这两首诗文时,自会异象重显。”

“没想到,你不知从何得知这两首诗词,竟以此来蒙蔽世人,此等诡诈龌龊的心思,怎配读圣书,明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