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原本的怀宗端皇帝,变成了思宗烈皇帝。
不想新的庙号一经发布,立刻遭致广大文人士子的强烈反对。
因为降魏的蜀汉后主刘禅,死后的谥号也是“思”。
崇祯皇帝是殉国的皇帝,乃汉人皇帝的脊梁,让他和刘禅用一样的谥号,不是羞辱人吗?
面对文人士子的汹汹反对,内阁也觉得极为不妥,最后改“思”为“毅”,崇祯皇帝的庙号谥号为毅宗烈皇帝。
这一闹剧还没结束,东林党人忙完了崇祯皇帝的事,或许是觉得不过瘾,又开始捣鼓起大明另外两位皇帝的庙号和谥号。
大明自太祖朱元璋起,到崇祯皇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但在北京天寿山的陵寝只有十三个,加上南京朱元璋的孝陵,也才十四个。
差的两个坑,是建文帝和景泰帝。
朱棣靖难成功后,压根就不承认建文帝的年号,朱老四进入南京城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建文帝的年号,将建文四年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
第二年直接改元永乐元年,父子二人的年号无缝对接,硬是将大侄子建文年号踢进历史的垃圾桶里。
至于景泰帝,兄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被瓦剌俘虏,他监国主持大局,后登基为帝。
没想到八年后战神兄长来个夺门之变,复辟后将景泰帝软禁至死,以亲王礼安葬在北京西山。
这二位皇帝因为政治因素,没有被朝廷承认,故而没有资格拥有庙号和谥号,更不配进太庙。
以大学士高弘图牵头,东林党人开始为建文帝和景泰帝翻案。
没有过多的粉饰,他们直接为建文帝朱允炆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给景泰帝上庙号代宗,追加谥号为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礼部,乃至整个弘光朝廷上,几乎都是东林党人,弘光帝不好驳回,只能批准。
首辅马士英则似乎还在“飞尸”事件的恐惧中,这几日上朝一直心不在焉。
东林党人似乎玩嗨了,给皇帝翻案后又想起给历朝的大臣们翻案。
比如二百年前被明太祖朱元璋杀的开国功臣,如冯胜,傅友德等人。???..coM
还有那些在靖难之役后,被明成祖朱棣杀的建文朝忠臣,如方孝孺等人。
一连数日举行朝会,朱以海还以为商量勤修武备、北伐之事,结果上朝后整个人都傻了。
满朝诸公盈廷而议的,不是军国重事,而是粉饰太平,全力翻案!
在朱以海震惊的目光中,被朱元璋赐死二百多年的冯胜、傅友德二人,被弘光帝追封为王,又赐谥号。
被明成祖朱棣宰了的大喷子方孝孺,竟被追谥为“文正”,还被恢复名誉!
“文正”可是历朝历代文官毕生追求的至高谥号,几千年来也没几个,结果一个早朝下来,多出好几位......
弘光朝廷中这些大臣们乐此不疲,多次上疏倡导“盛典”,弥补历朝之阙,继续搞追谥。
内阁大学士高弘图甚至请开馆修史,不仅先后补予开国诸臣谥、建文死难诸臣谥、正德朝死谏诸臣谥、天启朝死难诸臣谥。
又赐北京殉节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等二十二人赠谥、祭葬有差。
天启、崇祯两朝追谥的大臣,多为东林党人。
几天朝会下来,朱以海彻底绝望了。
弘光朝廷建立于风雨如磐之时,满朝文武却置军国重事于脑后,不仅文恬武嬉,还热衷于不急之务,粉饰太平!
“必须要跑路了!”
朱以海已然下定了决心。
弘光朝廷的苟且偷安达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当政的文武大臣都是一批鼠目寸光的政治侏儒,一旦清兵南下便会立刻土崩瓦解!
可以说,这帮人眼里只有一个共同敌人:李自成!
对屡犯中原的清军,却一味退让,还打着“借虏平寇”的如意算盘。
说白了,他们只想保住江南这块最肥沃的土地就足以荣家安身,黄河流域的大片疆土,数以千万计的百姓全被忘在脑后!
朱以海跑意已决,但跑之前得先干几件大事,不能净身出户似的白跑。
不仅要名正言顺的以就藩名义逃离南京,还得要捞足政治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