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招募水师的批文下发至三河各地,相州戍卒王阿井也生了投身水师的心思。
毕竟水师属中兵编制,一年比州郡兵这等外兵多了四石米,过往哪怕是参与同一场战斗,中兵拿的赏赐也要比州郡兵多。
王阿井肯定是会水的,邺城旁边就有一条漳水,他自小在河边长大,年轻时候哪个不夸他一句浪里白条。
按理说王阿井的生活应该也算宽裕,家里分配了田地,每年还有军饷拿,虽然比不得那些脱产战兵餐食都由朝廷供给,但州郡兵也有更多时间在田里忙活。
干农活不就是这样,无灾无害的时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可由于供养儿子王公允读书,终究还是让王阿井背负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在齐王的推动下,这些年朝廷大兴蒙学,兴建学舍,若只是读个蒙学,能写会算,用不了两三年也能往邺城找个商铺,出息些的做个账房,点背的做个识字伙计,就算如此,伙计识字与否,也是两种工钱。
只不过王阿井看得更远,他可是当年张德兴的监考戍卒,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当年那个容貌像老农更胜过读书人的泥腿子,现在居然成了瀛洲刺史。
虽然也离不开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没有高澄的提携,张德兴也爬不了这么快,但在王阿井看来,一切的根源还是张德兴在那场择吏考试中脱颖而出。
有了这么一个榜样,哪怕再苦再累,王阿井也要把儿子王公允给供出来,况且先生还经常称赞王公允头脑聪明,是个小神童,无论是算术、律令或者农事,他都是学堂里最优秀的学生。
王公允自从脱离蒙学以后,另寻名师教授,开销也越来越高,倒不是学费,主要还是笔墨纸砚,也亏了王公允懂事,借同窗的书手抄,为王阿井省了一笔科考书籍的开销。
王阿井来到征募处,便有许多老相识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王快腿,你也来报名!”
他不回答,他知道这些人在奚落自己,先前在徐州战场时,作为诱饵一员的王阿井跑得比强征来的农夫还快,在军中得了一个快腿的名号。
“王快腿,听我一句劝,好好在陆上待着,到了船上可没地方跑。”
随着又一句讥讽,王阿井耳边充斥着哄笑声。
王阿井对此不屑一顾,等着吧,等我家公允过了县试,全城的人都要高看我一眼。
王公允年纪虽小,但也打算参加今年的三月底的县试,其实他倒不是有了县试夺魁的把握,只不过是想先试试水,毕竟科举没有参考次数的限制,况且若是通过了县试,便可进县学读书。
虽然县学老师不一定就比如今的师长更好,但齐王殿下念及贫寒学子科举不易,凡是县、府二级学生,入学第一年都可以领取廪膳,补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