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多言,且看本将破贼于关下!”周遇吉大手一挥,虎目随即调转,目光灼灼地看着远处天地交接之处,黑压压的一片——那是闯军先锋所在之地。
仅仅是先锋之军,怕便已不下数万之众,其主力大军该有多少人马?!
不自觉地,周遇吉的眉头也微微皱起。
身为一省总兵,周遇吉显然也并不是那种无能、无脑之将。他也知晓眼前的阵仗绝不是自己这区区宁武关和麾下数千精兵能够抵挡的。
身后支撑自己的大同、宣府的将领跟闯军拉拉扯扯关系不清,自己也是有所耳闻的。但同为九边之兵,一同抵御过不知多少次的清奴的袭击。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周遇吉是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身后的战友会临阵而投敌,会陷自己于绝境之中。
于是,在周遇吉的视角之中,他固然可以趁着皇爷和太子的谕旨在手,从容率兵后撤,旁人也说不得什么。
可是自己一撤不要紧,身后大同、宣府的明军既无雄关支撑,又无兵力优势,无声无息地便暴露在了闯贼数十万大军的刀口之下,便是不想降也要降了。
如此之事,周遇吉断不能为之也。
当然,在周遇吉的内心深处,未必没有阻闯贼于关下,会九边之兵,立奇功于当世的想法。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侥幸心理,造成了周遇吉的囚徒困境,也造成了如今朱慈烺的危局。
有道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有太多次按死李自成的机会,都在崇祯或是某些将领的心中之贼作祟下,付诸东流。
却说劝降的闯军使者连滚带爬地就已逃回营地,而闯王也带着几名重将,来到了先锋营地之中。
偌大的军营之中,一名彪形大汉端坐中央,一只被眼罩护起的眼睛表明着他的身份——正是大顺国闯王是也。
“禀闯王,关上之将不识天命,未待末将良言相劝,即以箭矢相击,末将极力格挡,方才得以脱逃。愿我王给吾两万精锐,尽屠之。”使者恶狠狠地向闯王汇报着关前劝降的情形。
当然,其中周遇吉射箭以明态度是真,但其格挡之事却是假。
闯王自然知道自己的手下是个什么情况,但身为上位者,他比崇祯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会给予手下足够的空间。
不论是犯错的空间,抑或是发挥的空间。只要不触及底线,不违逆自己的核心利益,别说是夸大其词,就算是给自己戴绿帽子(高杰)甚至是射瞎了自己一只眼睛(陈永福),他都能纳而用之。
如此大度的用人姿态,也自然换来了手下的拼死以报。一队队的明军倒向了闯军,然后摇身一变,便从一群毫无战斗力的散兵游勇,刷的一声变得既能抗又能打,甚至能跟清军的满八旗正面硬刚,要知道曾经的他们,同样的他们几乎在清军面前一触即溃。
其中最为夸张的,当属陈永福,没错,就是射瞎了李自成一只眼睛的这位明军将领。在投降李自成后,李自成折箭为誓,永不追究,更封陈永福为文水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