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滂沱大雨不期而至。
东京电闪雷鸣,大风呼啸。
雨下了整整一夜,皇城中三千宫阙焕然一新。
神武军在花荣的统率下在雨中连夜完成了对东京的严密布防,武松和徐宁分掌皇城司和五城兵马司,维持京师治安,燕青则亲自率虎神卫分驻深宫和燕王府。
延福宫,龙德殿上。
满朝文武——实际现如今的朝官人数较数月前已经减少了接近一半,而即便是这些人,还是李纲吴敏按照王霖的意见,从武勋中选拔增补了不少德才兼备者充入各部衙门,弥补因为唐耿等人下狱而产生的权力真空。
东京武勋意气风发。
两百年的重文轻武,在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体制下,武勋何曾有出头之日?
这是满朝武勋打心眼里支持王霖改朝换代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王霖显然没有让他们失望。
从一开始的推动文臣士族高门与武勋联姻,到现如今的武勋直接走上朝堂舞台,这意味着未来的新王朝中,武勋会成为一股不弱于文臣的力量。
李纲吴敏面色振奋,改朝换代之后,他们终于可以无所掣肘的施政,致力于一个崭新王朝和辉煌帝国的再造崛起。
他们的政治方略与王霖在大的方向上,是一致和吻合的。
这是李纲吴敏坚定站在王霖身后的关键因素。
龙德殿上议论纷纷,文武众臣三五成***头接耳,热议着未来的朝局。
王霖缓步而入,李纲吴敏郭志舜等人忙率文武众臣轰然拜下:「臣等拜见殿下!」
此时王霖还未曾行登基大典,暂不可以陛下称之。
王霖缓缓走上丹墀,却没有在那把龙椅上坐下。
他希望未来自己不会因为权力而失去自我。
他静静站在那,深邃的目光缓缓从众人身上掠过,最后与李纲、吴敏、张浚、马扩、郭志舜以及黄岐善等人目光交汇,微微颔首。
现在当务之急的有三件事。
其一,处置包括宋徽宗赵佶在内的前赵宋宗室,筹备登基大典,改朝换代,王霖改元称帝。
其二,拨乱反正,处置唐耿等数十主张南迁并主导政变的一干人等,重振朝纲。
其三,搭建新皇朝的基本制度框架,所谓支持皇朝运行的四梁八柱。
这些说起来简单,其实是多项纷繁浩大的系统工程。
为了减少震荡和实现朝政的平稳过渡,最妥当的办法当然就是让赵佶禅位,一如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对于后周皇权的篡夺。
但若是如此,赵宋宗室就能因此而得到保全。
柴氏的前车之鉴可以参照。
鉴于赵佶先前曾要对王霖及其子嗣下毒手,李纲等人并不确定王霖会不会网开一面。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却又无法回避。
李纲见众人都在默然盯着自己,不由轻叹一声,不得不出班施礼道:「殿下,臣以为,可效仿太祖皇帝于周朝皇权承继之礼,着宋皇赵佶禅让,殿下承之,昭告天下,以安天下人心。」
李纲沉吟了一下,又道:「至于宋皇及宗室,臣以为,殿下可施仁德,改封宋国公,移居洛阳,颐养天年。赵宋宗室均照此例,降爵三等,迁洛阳安置。」
众臣沉默不语。
李纲提出的建议其实就是众人的想法,无论赵宋皇族怎么昏聩,无论赵佶之前如何,只要他禅位,就该保全赵宋宗室的身家性命。
算是一种政治交换。
王霖沉默不语。
其实赵佶在他心里的威胁是半点也无的。
从开始,他就不曾想要将赵宋宗室杀一个人头滚滚,所谓永绝后患。
若是他连赵家这群无能懦弱的禄蠹之辈都震慑不住,这个皇帝做起来也实在没什么意思。
况且,有赵福金和崇德在……他如何能背负一个诛杀老丈人的恶名?
他只是在想,如何才能更稳妥,不至于节外生枝。
还有,是罢黜在洛阳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
赵匡胤出生于洛阳,所以李纲提议安置在洛阳,也算是史上常规。
可王霖未来是注定要迁都幽州的。
开封这个地方作为都城,实在不利。虽然此事要徐徐图之,但现在就可以先行铺垫。
至于封号,王霖想起了金人对于赵佶的册封:昏德公。
他是不能杀赵佶,但可以将赵佶永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王霖反复沉吟,一言不发,郭志舜与李纲吴敏等人悄然交换了一个眼神,以为王霖不肯放过赵佶,便咬了咬牙站出来,提出了他们私下议定的第二套方案。
赐死赵佶一人,改封太子赵构,保留赵宋宗室的最后一丝颜面。
郭志舜之女侍奉王霖,如今肯定少不了一个皇妃尊位。
郭志舜又是最早一批投靠王霖的朝臣,他出面提出建议,自然可避免不少人的尴尬。
郭志舜拜伏在地。
听完郭志舜的奏禀,王霖突然笑了笑。
他环视丹墀下众臣,心如明镜。
作为曾经的宋臣,他们肯定不愿意诛灭赵宋皇族,若能经禅位而实现皇权的平稳过渡,他们也可免于背负臣欺主、事二主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