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他承继了原版崇祯的情感,包括父子亲情,所以对于朱慈烺、朱慈炯还有朱慈炤小哥仨也是视若己出,但那终归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
如果能有一个亲生孩子,哪怕是女孩,也是极好的。
想到再过不久,就会有一个粉妆玉琢的小女孩环绕在自己的膝前,崇祯脸上就不免流露出老父亲般的傻笑,太好了。
冉三娘则更是大喜过望。
怀了龙种,她的地位才是真的稳固了。
哪怕不是皇子,哪怕只是公主,从此可高枕无忧矣。
傅山笑着说道:“禀圣上,若是别的事务臣不敢妄言,但若是妇科儿科方面的事务,臣自问不输给任何人,冉妃娘娘属喜脉无疑。”
“好,太好了。”崇祯龙颜大悦,“高伴伴,传旨下去,今晚上国子监所有学生加餐,所有师生加一个鸡腿、一罐半升装明酒。”
傅山当即谢恩:“臣谨代国子监全体师生,叩谢圣恩。”
“不用谢。”崇祯笑了笑,又对傅山说道,“伱去忙吧。”
傅山闻言却是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圣上,臣有一事启奏。”
“傅卿,你可真会挑时候。”崇祯笑着指了指傅山,又说道,“说吧。”
傅山也没过多辩解,说道:“臣这次带着医学院的一队学生外出历练,特地到各个州县的州学以及县学看了看,发现新学的诸如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教授工作做得不错,但是医科的教授工作却极为糟糕。”
崇祯不解的道:“这是为何?”
傅山道:“因为国子试不考医科。”
好吧,这就是明朝版的应试教育。
因为国子试要考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所以各个州县以及县学的教谕教得起劲,生员学得也十分起劲,但是医科成绩不计入总分,不能给教谕带来名誉奖金,所以教谕的教学热情不高,生员的学习热情也是不高。
崇祯点点头说:“所以你的意思是?”
“将医科也设为国子试的考试科目之一。”
傅山道:“这样一来,录取的士子就会有一定的医学基础,进了医学院之后学起药理以及方剂来才能够事半功倍。”
崇祯决定当甩手掌柜:“此事你与太子商议,毕竟太子才是国子监正,国子监的入学考试以及教学工作由他负责。”
“如此,圣上就是不加反对。”
傅山却也有急智,先给事情定了性。
目送着傅山离开,崇祯摇摇头又吩咐王承恩:“王大伴,今后你就留在宫里边照看冉妃娘娘吧,直到皇子或公主安全降世为止。”
“老奴领旨。”王承恩领了旨意,站到了冉三娘身后。
冉三娘趁机撒娇:“万岁爷,臣妾能不能不住在宫里?住清凉山行宫可好?”
清凉山那边是吵,而且说是行宫其实就只是个小院子,但是胜在热闹人多,因为里边住了格物科官员的家眷,女眷孩子多,比紫禁城有生活气息,冉三娘宁可住简陋的清凉山行宫也不愿意住在紫禁城。
“准。”崇祯欣然点头道,“王大伴,护送冉妃去清凉山。”
“人家哪有这么娇贵的嘛。”冉三娘明显想留在崇祯身边。
但是崇祯哪有这么多时间,所以只能让王承恩送走冉三娘。
打发走了冉三娘,崇祯又接见了好几拨国子监的学生,都是在这次历练行军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三个年级段各百人。
随着国子监教育的正规化,崇祯已经不可能再像当初那般与士子朝夕相处,但是专门抽出一些时间与国子监的优秀学生进行互动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国子监的学生士子就是崇祯的基本盘,无论是内务府还是新军,全都离不开这些学生。
所以崇祯必须得与国子监的优秀学生代表有足够的接触。
崇祯最后接见的是三年级学生,再有一年这批学生就要毕业。
这批学生毕业之后,有一半会被分配到新军担任哨长以及把总等基层军官。
崇祯拿炭笔在白板上刷刷刷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字样,然后指着这行字说道:“今天,朕想跟你们讨论一下范文正公的这句话,同学们若有所得,尽可以畅所欲言,朕可以保证,不会因言获罪。”
崇祯话音刚落,一百个学生便齐刷刷举手。
“这位同学。”崇祯随手指了一人,“你说。”
“学生梁遂叩见圣上。”那学生先行了大礼,又直起身来言简意赅的说道,“学生以为范文正公所言之天下即为民,士大夫应当以民为本,为民请命。”
崇祯又问道:“那么你说的这个民,是为士民,还是庶民?”
梁遂正色然道:“无论士民还是庶民,皆为黎民,臣说的是黎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