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治国,武将安邦,眼下正值乱世,能安邦的武将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明与建虏相比,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军不能战,善战之将也很稀缺。
即便是有,也大多被埋没,甚至被葬送。
幸好,如今的天启帝有着后世灵魂,可以恰如其分的利用后发优势,能够最大限度的任用他最熟知的忠勇良将,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
卢象升便是其一,但这还不够,天启又迅速的看准了曹文诏。
曹文诏之能,丝毫不亚于卢象升,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忠臣良将。M..coM
还有其侄曹变蛟,和曹文诏一起并称大小曹,盛名一时。
二曹皆是忠勇之辈,最终都杀身成仁,誓死不降敌寇,甚是悲壮,每每忆起,都让人为之义愤难平。
曹文诏:万历二十五年生辰,山西大同人,早年在辽东从军,积功升至游击将军。
游击将军是这次天启选拔武将名单的最低标准,所以曹文诏堪堪入选。
当然,如果曹文诏不在名单上,天启也会派人去查找的,这样的名将,即便职位再低,也不能埋没了。
不过,对于天启来说,一个游击将军的军职太低了,无法与曹文诏的能力相匹配。
而辽东那样的地方,一个游击将军短时间内也难以出头,毕竟那里聚集了大明大部分的精兵良将。
而皇太极去年又在宁锦之战中碰壁后,一时间恐怕也不会再发兵攻击关宁锦防线了,曹文诏想升上来就更难。
曹文诏又与卢象升不同,天启无法用相同的方式将他提拔上来,因为曹文诏本是辽军体系的,一个游击将军如果没有得到足够军功就突然升迁,难免会让其他将领心中不服。
而这些军头又是从尸山血海杀出来的,多少有些骄横,连袁崇焕这个辽东巡抚,嫌论功行赏不够,说撂挑子,就撂挑子回家了。
所以,天启不能为了一个人,得罪一群人,只能另想他法。
于是,他直接一道圣旨,下令将曹文诏调到关内,让他率部去镇压农民军。
自陕西关中和渭北发展起来的王二暴乱,已经有大半年了,从陕西肆虐到山西。
两省多次围剿,不但没能将这股流寇扑灭,反而让其越来越壮大,实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因为一些战败的官军溃兵也加入了其中,让形势更加恶化。
如果没有搞错的话,天启记得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好像就是今年从陕西开始造反的,而且同时响应的还不止他这一支,其他人具体是谁,天启一时也想不起来。
但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果不尽快将这些还没有真正凝聚在一起的流寇掐灭在萌芽中,迟早会成为心腹大患。
恰好曹文诏也是剿灭流寇的一把好手,把他从关外调过来正好合适,而且也可以为他积累军功,以便来日重用。
说到剿灭流寇,天启迅速想到了另一人:洪承畴。
虽然此人在正史中是个虚伪的投降派,但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他的剿寇方针很正确:以剿为主,次为抚。
这与崇祯朝大多时候的指导方针是相悖的,所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打不过就降,找准时机后又复叛,导致朝廷消耗大量精力和钱粮,不但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让流寇的实力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