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就是陈国。
其实就围绕这一点,高俨与高延宗以及赵彦深祖挺三人之间有过一场鲜为人知的讨论,讨论的主体就是齐军究竟要不要过江,诚然,齐国无法一口吞掉陈国,所以祖挺建议只把陈国最精华的地带给拿下,其余如湘阴岭南等地暂且不论。
这一点得到了包括高延宗他们的高度认同,赵彦深甚至还对高俨说了这样一段话:
“昔年拓跋氏放弃草原,坐视柔然强大,深究其因,只是因为史书上从未有过草原羁縻中原的先例,所以拓拔氏不得不内迁中原,并且积极推动鲜卑汉化,等鲜卑贵族接受汉化后,再反过来羁縻草原,如同汉代那样。”
高俨问他,他们为何一定要放弃在草原上的都城跑去洛阳呢?
赵彦深答道:
“陛下不妨想想看,那时的关中几乎每年都有汉化胡人起兵造反,河北的汉人高门士族坞堡林立,如果拓跋氏想要维持其对中原的统治,就不得不大肆南迁。”
高俨又问:“那么中原高门又为何会甘愿屈居于鲜卑人之下呢?”
赵彦深再答:“因为他们把自己也变成了汉人高门,陛下,拓跋氏的汉化,不是简简单单的变鲜卑为汉人,而是把鲜卑贵族变成汉人高门啊!”
祖挺深以为然:“所以这就是魏一朝灭亡之关键所在,鲜卑贵族变成汉人高门,不过就是换几件衣裳罢了,他们仍旧是贵族,只是表面上换了个称谓罢了,但对于寻常鲜卑而言,他们就无法再享受到来自朝廷给予鲜卑人的特权。”
高延宗也道:“正是如此,譬如军功,鲜卑百姓可以通过军功诸部晋升,拥有一些汉人百姓没有的特权,魏廷一改常态,六镇中人谁会乐意?当初那韩长鸾,自称祖上好几代都是鲜卑,实则他祖上不过是为了冒充鲜卑享受晋升便利而已,甚至包括皮景和也是如此,所以即便将来拿下陈国,朝廷的政策也不应该因人而异。”
最终,在这场没有起居郎和史官见证的私密奏对中,高俨定下了齐国先南后西再北进的基调。
毕竟除了后来的大明朝,还没有从南往北统一的先例,可人家老朱的优势是他不受贵族和门阀干扰,齐国做不到这一点,可齐国有河北,这也是大明朝没有的优势。
以两面包夹之势灭周,南方汉人也会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并且依靠军功形成新的权力体系,逐渐降低鲜卑在国家的主导权。
但是现在似乎南方的战事进展的不顺,高俨已经好几天没收到有关南方战局的最新战报了。
这说明高长恭还没有击溃吴明彻的主力,可再有几天,高句丽的战船应该就会抵达江淮一带了,如果到那会儿齐军还没有过江,高句丽水军又表现得出工不出力,势必会引起陈顼的警觉,到那时候再收拾陈国可就难了。
想到这里,高俨决定不等了,他打算亲自带兵南下解决掉吴明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