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言语中,道出了他的忧心忡忡,害怕朱厚照不知大明现状,在西山胡搞瞎搞,破坏了现有的生活平衡。
在内心里,弘治皇帝当然希望,天下的百姓都能每日食肉,生活过得富足。
但以他的能力,只能办到让百姓不饿肚子,想要将生活品质提高一点,都是有心而无力。
本身找不到突破口,学习前朝前人勤政处事,所带来的也只是中庸平稳。
“父皇,所言有理。”
朱厚照难得同意一次弘治皇帝的观点,颔首道:“不过,儿臣的想法跟父皇不同,至于哪些方面不同,儿臣暂先不说,请父皇拭目以待。”
“以后的大明,会越来越好的,西山矿夫与兵卒伙食,定会普及天下。”
“你有这份雄心壮志,为父很欣慰。”弘治皇帝露出笑容,对此话没有去反驳。
想当年,他坐上皇位之时。
也是这般天真无邪,壮志凌云!
但经过现实的打磨后,才逐渐的认清了自己。
以后这大明是朱厚照的,弘治皇帝不求他超出自己,只要能跟自己一样,也算是大明的福气了。
至少现在看来,朱厚照不会是一个昏君。
想到此处,弘治皇帝转变话题,对着朱厚照说道:“再说说你在西山修路之事。”
“你怎么不将万名兵卒派去挖煤,反而让他们去修路,难道不知道,有他们挖煤,每日产出的煤炭,将是一个海量的数字,能加快你的渡寒之策。”
“百姓们也能早一时,脱离严寒的侵蚀。”
煤炭定出的价格,比卖的木柴价格还要便宜,甚至是太穷困的人家,还要免费赠予,这就会导致煤炭的用量极大。
相应的,囤积煤炭补足寒冬所用,是一件迫在眉睫之事,挖煤的人越多越好。
谁知,朱厚照不但不这样做,还修起了路来,这就让弘治皇帝迷惑了。
以前的路,是不能用吗?
白白浪费了万名兵卒,这每天的花销都是颇大的。
比如,这普通的万里哼肉,一斤就要二钱六分,也就是二百六十文铜钱。
十人吃一斤,一人要花二十六文。
加上三餐的馒头二文一个,一顿吃三个,便是六文钱。
三餐蔬菜成本低点,一人算二文。
综合下来,一人一天就需要三十四文铜钱,万人一天就需要三十四万文铜钱。新笔趣阁
换算下来,一万人一天要花白银三百四十两。
这还不算他们的薪俸。
要是算上的话,一天起码超过了上千两白银,乃至几千两白银,不可谓不败家。
“父皇,难道你没听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朱厚照反问弘治皇帝后,继续说道:“西山的道路泥泞难行,矿洞大部分在山腰上。”
“要想将煤炭弄下山,所花费的人力,将会比修路的兵卒还要多,而且效率还低。”
“自儿臣修路后,连接了不少煤炭矿洞,让其驱使各类牲畜车,前往煤炭矿洞拉运,一次就比百人强,速度还快。”
“寻常脚夫,背煤下山刚走一半,拉运煤炭的畜牲车,已经快要驶出西山。”
“两相对比之下,父皇你说这路修的对不对。”
“修得对。”弘治皇帝自我运算了一番,无奈的颔首:“行了,你小子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