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朝会(2 / 2)

这些朱标夫妇俩自然是吃不完的,一般都会赏赐给贴身的宫女们,常洛华饭量小,自己吃完后就开始照顾朱标用膳。

吃完后朱标就出去上早朝了,今日他得上朝奏报一下迁民的具体事宜,有些安排也好看看朝廷的意思,毕竟明年还会迁民,这次就是案列、所有人都盯着呢。

到了奉天点门前,朱标走进之后文武百官都上去前恭迎,太子威势日盛一日,现在武勋政绩一个不缺,可谓是下任皇帝的不二之选。

朱标乐呵呵的跟他们打着招呼,对杨宪更多表现出来几分热情,毕竟人家前段时间才帮他在朝堂上说过话,也有那时极力反对那件事的官员来解释。

朱标也都安抚了,他们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错处,若是大规模的让差吏为官,第一个反对的就是朱标。

吏滑如油可不是假的,若不是在凤阳的是朱标,那些官差不要说做出政绩,不贪脏就不错了,所以双方并没有矛盾的点。

等奉天殿大门一开,众人鱼贯而入,按照日益完善的规矩行礼,李善长今日还在府中养病,就由杨宪当先奏报,毕竟他执掌着中书省。

朝廷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秋收,各地的粮食赋税是命脉,一旦出现问题明年的工作就别想展开了,这件事自然也没那么轻松,

各地均有些小问题,有些地方官总是心存侥幸,想着就我这小地方,缺一点也无人可以发现,疏通一下就是了。

朱元璋自然不会惯着他们,当即下令各地官员只要出了问题,罪责连诛,并且又派了御史台的人下地方体察民情,看看是否有贪官污吏借机多收苛捐杂税。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明开国也有两年多了,朝廷机构愈发完善,中央对地方的掌控也是如此,皇权已经覆盖到了绝大多数州府。

等都差不多了,朱元璋看着自己下方的儿子说道:“迁民大计事关重大,太子来说说办的怎么样了。”

朱标微微转身朝着自己父皇行了一礼,然后看向下方的群臣讲述目前凤阳的情况,包括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并且准备建造县城安置十余万人。

这些大概事情官员们也都从凤阳传来的奏报中听说过,不过自然没有当事人讲述的清楚了,不得不承认太子殿下做的甚为妥当,一步一步显然是早有计划的。

不过因为这个会影响到往后数年的迁民事宜,所以官员们也有不少问题和建议,朝会进行到了中午才结束,所有人心中都有了具体的了解。

按照最初制订迁民计划时的预想,往后三十余年都不会停的迁民,中原地区各地都紧缺人口,山西江南等地的人口又有些过多,所以这件事是要不断进行完善的。

朱标特意揽下这个工作也是因为此,历史上明朝大迁民可是从洪武年一直持续到永乐十五年,这种可以说是百年国策的事情,朱标当然要亲自打好例子才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