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万家灯火长明(2 / 2)

唐清安能成为金州独夫,勋贵史鼐功不可没。

勋贵们希望忠顺王偏向他们,文官们冷眼旁观,最后见忠顺王不冷不热,没有响应勋贵们的态度,部分官员才对忠顺王的态度缓和起来。

忠顺王内心长叹。

国事如此形势,而党争越发激烈,不以国事为重,以权斗为重,久离朝堂的忠顺王,心中只觉忧虑。

忠顺王进京只有一件事。

治辽。

治辽。

治辽。

“平辽侯有十罪。”

忠顺王在皇上御前,坚定的说道。

“一罪擅权横恣”

“二罪虚兵冒饱”

“三罪任用私人。”

“四罪贿赂权贵,勾结文臣。”

“五罪侵害朝鲜。”

“六罪擅启边衅。”

“七罪要挟无已,居奇货于辽东。”

“八罪秘连海外。”

“九罪欺君罔上”

“十罪造势拟反”

皇帝看着满头白发的皇叔,不等他感慨,就听到皇叔的弹劾,一时间不知所措。

平辽侯孤悬海外,听调不听宣已是双方的默契。

朝堂里有人反对平辽侯,也有人支持平辽侯。

认为今日之国内时局叛乱不止,不应激反平辽侯,反而应该拉拢他,并且平辽侯从来没有糜烂边关。

如果是一边倒的反对平辽侯,朝廷早就定下了调子,但正因为不少人否定,所以朝廷对金江镇一直没有统一的口径。

当初蛮族势大的时候,都有人认为应该诏安老奴,获得了不少支持。

比起蛮族,支持平辽侯的人更多。

京城的勋贵和大臣不提,只地方上为平辽侯说话的声音就不小,特别是江淮和金陵。

….而朝廷分身乏术,国力疲软,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只要平辽侯不做乱,暂时不搭理他。

留着下一代人去解决,平辽侯才能高,威望高,下一代却不一定能维持住金江镇。

说来说去,根本原因就是无力应对,而采取妥协之策。

忠顺王在皇帝的面前,刺破了幻想。

“金江镇北控草原,难挟朝鲜,东制奴儿干,麾下兵士十馀万,辽东人人只知平辽侯,不知朝廷。”

“今日不反,他日必反,等唐清安反时,则悔之晚矣。”

忠顺王坚定的说道。

只知平辽侯,不知朝廷。忠顺王这句话刺痛了皇帝。

“冯阁老去职时,曾跟朕言,要治辽,先治内,不先解决流民,则不能治辽。”

皇帝感叹道。

“乱民连绵不绝,每当朕收到捷报,以为要平息乱民时,要不了数月,又起新患。”

“去年一岁,朕竭诚以待,万事以剿贼为要,十馀万精兵围川,一年之功已见成效,皇叔整顿辽西有功,今日续整三大营,当皇叔功成之日,就是治辽之时。”

“闻唐清安麾下十馀万大军,朕当汇聚全国五十万精兵入辽,到底要看看能不能治辽。”

忠顺王欣喜不已。

侄儿虽然性格不坚,但是并没有成为享受之君,在忠顺王眼里,已经是明君了。

辽西五万余精兵,三大营五万精兵,山海关还有两万浙兵川兵,合计十三万。

京畿,陕西,宁夏,固原等八边,以及四川各地精兵十馀万,在招募乡勇十馀万。

五十万大兵荡平金江镇,自此全国止戈,修生养息十年,赢来太平盛世。

“皇上圣明,臣必万死不辞。”

忠顺王动容道。

离开皇宫后,忠顺王一日设宴请各路勋贵,一日设宴请各路文臣,极力缓和两边的矛盾。

成效不提,但是忠顺王的心意,众人都看得见。

贤王。

忠顺王带着偌大的名声到了天津赴任。

龙山大营、来山大营、天津大营,各地卫所兵堡。

周出元,左立先,吴兆元,赵洪范,王亢大小将领数十名,早已到天津总督衙门迎候。

整个院落挤满了人,不光有将领,还有总督衙门的官员,图门也在其中。

忠顺王穿着王袍,缓缓的从屋中踱出。

“参见王爷。”

众人跪了一地。

“本王,奉旨督办三大营,查办天津,山东军务之事。”

忠顺王气场十足,人们只闻其声,其心恍忽,升起压力,无人敢出言。

有今日之威望,不只是因为忠顺王是皇帝的叔叔。

一步一个脚印,做事细无巨细,才有今日之功,万人敬佩,而其身份,更是锦上添花。

忠顺王抵达三大营,代表着朝廷的重心,也转移到了三大营。

“三大营军务一日未清,本王一日不离三大营,誓与军务相始终,短无终止之理。”

….治政先治人,治人先治风。

军中积弊诸繁琐事务,于忠顺王内心了如指掌,经验深厚手到擒拿。

风气如此,人人都不愿主动让出自己到手的利益。

大家都这么做,凭什么自己不拿。

自己不拿,大家都拿,不但让人笑话,独自吃亏,还得罪上官和同僚,举步艰难。

这就是恶风之弊。

不除恶弊,人心难正,人心不正则万事皆空。

院中乌压压一群穿着官服的人们大气不敢出。

谁都有把柄,有了把柄心中则底气不足,面对一身正气且权势熏天的忠顺王,犹如老鼠见了猫,天然的矮了一截。

既如此,就会心生畏惧,有了畏惧,就不敢抗拒,唯唯诺诺毫无胆气接话。

老迈又精神气十足的忠顺王,坚定的看着下属们。

他能治好辽西,就能治好三大营。

图门内心激动不已。

犹如儒家之理,人有精神追求,精神的满足,比物质的满足更让人忘我。

自己不就是拜服于忠顺王的人格魅力,多年来任劳任怨,为忠顺王鞍前马后。

“不论是为了光宗耀祖,还是望百姓万家灯火长明,诸位当与本王齐心协力,当不负国恩。”

忠顺王说道。

“喏。”

众人齐声应承。

.

键盘战斗家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