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汉高祖后人(2 / 2)

二则咸镜道的两班和平安道的两班关系千丝万缕,虽然不会出手帮助叛军,却也乐于捡漏。

三则咸镜道的军兵除了论调的五卫官兵,大部分都是本地兵,没有两班的支持,很难远离家乡作战。

家丑不可外扬,长津府伊含蓄的找了个理由推诿过去。

李成贤从府伊处归来,武震孟也把长津城中的军队打探清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方是卫所军,由咸兴府伊调派而来,人数最多,高达三千余。

一方是本地的乡兵,良莠不济,有两千余人。

最后一方是日本人。

“日本人?”

李成贤思考了一阵,抬起头惊疑道,“难道是他?”

武震孟点点头。

“正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

“谁知道是不是真的。”

李成贤怀疑道。

“应该是真的吧?不然很难解释他的行为,遍观他所作所为,都符合他的说法。”

李成贤不在探究此人,而是询问武震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长津城形势复杂,很多人都起了疑心,刚才我去见长津府伊,也试探了我几回。

不可再拖,拖则生变,你准备怎么解决长津城的军队?”

三水城人少,兵少,虽然是第一关,却很顺利的解决,长津城本来在计划中,也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出在了隔壁。

为了防备平安道,长津多了数千兵,城内高达七千兵,让武震孟不敢轻动。

他虽然兵更多,但是来源杂,必须先做好万全的准备。

在陌生的土地上,他不能失败,一次失败就预示了金江镇的计划破产,以后更难再收复咸镜道。

兵当然越多越好。

可惜金江镇无力给他更多的兵,而且也无力供应他更多的粮资。

两万大军远征,衣甲武器粮食都由金江镇独自供应。

在旅顺的商贸。

去年一年中,火药由十一两一桶,降到了五六两一桶,无利可图,国内商人都不在运卖此商品。

为了储备战事,官府加价大量采购,商人们闻到了味道,很快就恢复了十一两,最高的时候,竟然达到了十六两一桶。

管中窥豹。

没有朝廷以税赋形式征集物资,纯靠商贸购买,各项商品的成本,翻了十倍不止。???..coM

犹如当初金江镇从国内获得船只,大周工匠的徭役,各地官府以实物缴纳的税赋,在官方船厂建造,一艘船的成本才百余两,甚至只要数十两。

数年前,朝廷越断绝了供应金江镇船只。

金江镇有地利之便,连国内对大木的需求都来自辽东,属于金江镇的特产之一。

以此扩大了船坞的规模和数量,加上多年从内地招募船匠,大致上解决了这一项难处。

种种背景下。

武震孟手中的两万兵,已经是今年金江镇能供应的极限,除非从朝鲜境内劫掠。

山水府的官仓是空仓。

长津府的官仓,估计也是空仓,从当地士兵们的脸上的菜色,就能推算出来。

朝鲜的官府要是有积蓄有钱粮,也就不是朝鲜了。

但是地方上的两班有钱有粮。

劫掠的对象,就只能是地方上的两班阶级,可惜,金江镇不能劫掠他们。

会把整个朝鲜推倒金江镇的对立面。

当年日本入侵朝鲜,二十万大军的粮资,日本本土供应不了,很多军队劫掠地方。

造成的后果就是各地的义民,地方上的两班阶层,各自掏空家产,征集乡兵。

少则数百,多则数千上万,不可计数的义民,让日本军退回了城池中。

老奴侵占辽东后,也派军入侵朝鲜,同样劫掠,同样的遍地义军,让八旗军退出了朝鲜。

两班阶级,就是朝鲜的民意。

金江镇要从本土,翻山越岭,绕道未修道路的奴儿干司,然后从三水府运送进朝。

供应大军作战,做到对地方秋毫不犯,以免激起两班的反抗,顺利的收复咸镜道。

武震孟的责任重大,需要面对的形势,也极为的复杂,光靠蛮劲是不行的。

“我认为你应该去见一见那名汉高祖后人。”

武震孟拜托了李成贤。

“你认为他会支持我们?”

李成贤反问道。

武震孟摇了摇头。

“不知道,试一试,如果不能成功,我就孤注一掷,强硬的整编长津城军兵。”

李成贤同意了武震孟的要求。

他以前主要在朝鲜南部,对朝鲜北部的形势不太清楚,和这名多年驻守咸镜道的日本将领没有打过交道。

但也听说过此人的来历和大名。

“只要此人支持我们,那我们不但可以顺利拿下长津城,更可以此人的威望,压服朝鲜军中不稳的动静。”

“好,我尽力说服他。”

李成贤点点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