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开端(2 / 2)

大城市小城市,都密集的覆盖在这一带,其余的大部分辽东中部,东部,只有少数的城市。

金州,复州,盖州三地都落入了金江镇之手,加上金江镇这些年的屯田。

因此虽然只收复复州,盖州一年,却已经能让百姓自给自足。

唐清安终于能松口气了。

未来如果收复整个辽东,以金江镇官员的能力,养活五百万人绰绰有余,甚至能有大量的积蓄。

在前明乃至大周,辽东就是自给自足。

辽东没有州府,全部是军户,军户所产供应辽东军队,一直到政治败坏。

民不聊生,才导致辽东事坏,以致于需要国内的供应,供给营军。

如果唐清安未来打败蛮族,收复全辽东,以辽东之富裕,五百万民上下一心。

辽东王是当定了。

可是现在的唐清安,还是皱起了眉头。

冯胜之,顾应时两人,一样也是为难,他们虽然不管军事,却不是军事小白。

两人看向负责军需的谢友成,果然苦着一张脸。

民生解决了,可是军事却没有。

一百八十万两军饷,六十万石粮饷,还是只算了十万营兵,还有两万守军没有算。

济州岛海贸带来了七十余万两银子的利润,以及旅顺商贸,人参贸易等。

一年合计为百万两银子,也是不足以解决军饷。

粮饷则没有,除非从百姓的口粮中挤出来。

这是人的需求。

战马,驽马,驴,骡等牲口的草料,同样是天文数字。

原来是由大周朝廷供应,以及朝鲜供应,还有济州岛的天然马场,才算是勉强解决。

如果明年要和蛮族决战。

数万匹,头的这些牲口,就要拉出来,济州岛养着的战马,也要离开济州岛,需要供应精料,大豆等。

“还是得向朝廷求一求啊。”

唐清安感叹道。

这就是冯胜之前两年,除了儒家教育的影响,坚决反对将军和朝廷决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和朝廷决裂,金江镇的军需完全不能自给自足。

以朝鲜国的体量,如论如何也不可能供应得了全部所需。

唐清安沉思。

国内南方的粮食,他已经运来了,每个月都有,东南亚的海贸,粮食也运来了。

朝鲜的粮食更是年年加码,已经挤不出多余的水分。

十万兵。

三百万民,平均下来是不到四十万户。

相当于四户人家养一兵。

还有兵甲火药盾牌等等军备不提,马匹,牲口的草料,这些大型牲口的草料需求,不下于人,甚至是人的数倍。

金江镇的兵不是卫所兵,而是营兵,不事生产的职业兵。

放在历史中。

养这种职业兵,强盛之朝代都才能养三十万上下而已,金江镇如今以小半个辽东来养。

的确是不可能之事。

以前朝廷还未打压金江镇,能从朝廷获得补给,现在没有理由,是很难获得的。

“五年平辽,朝廷已经同意了。”

唐清安感叹道。

冯胜之,顾应时也只能如此了。

谢友成也轻叹了一口气。

不以五年平辽的理由,如何打动国内供应金江镇。

“把明年大军开动起来,所需要的军粮,军饷,行粮,牲畜的草料,欠缺的兵甲,火药等各项物资。

你们列一个单子出来,我递给朝廷。”

听到将军的话,谢友成点点头,冯胜之,顾应时都有些担忧。

“这么巨大的数目,只怕朝廷不愿意给,或者只给一部分。”

顾应时说道。

唐清安摇了摇头。

“咱们的皇帝亲政了,正等着大展拳脚,文治武功,连他的亲叔叔都打发去了宁远。

这个皇帝固执起来,可不会听人劝,既然打定了主意,让咱们金江镇和蛮族决战,就不会轻易的更改。”

唐清安把贾府,锦乡侯府等勋贵,向他传递的关于皇帝的性子,以及如今朝廷的局势,向二人讲述了一遍。

“那才好。”

顾应时笑道。

“谢司马,你把军需尽快列出来吧,和冯支使,顾判官商榷准确,我再来和皇帝约个时间,坚定他的主意。”

几人领命而去。

金江镇全部十二万军队,水师五千,明年如何作战,需要征集的民夫。

驮马,驽马,骡子,驴子等等,每头牲口每日的草料。

……

所有事都要提前计划,并且做到万无一失,不能出错。

军国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出了一处错,就会导致前方军队跟着出错,军司上下的官员,忙得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