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和洪武朝的梦幻联动!(4.4k)(1 / 2)

崔四解也是如此,仗着大明的势,他现在大大小小也能算是一个人物了!

当然,也就仅仅只是在这样的守门小校面前是个人物。

要是遇到了那些真正的大人物,比如汉城内的那些世家子,崔四解一个使馆的管事也是抖不起来的。

而他之所以能在守城小校面前抖起来!

则是因为,朝鲜的重文轻武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甚至要比两宋时候中国的重文轻武还要严重。

像是这种负责看守城门的守城小校,虽然权力不小,可也并没有什么社会地位。

就在崔四解和小校吹着牛皮,打发着时间,等着城门打开的时辰的时候。

汉城城外,忽的自北方的官道上,奔来了一队快马!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建奴犯我朝鲜,平壤告急!”

“……”

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中,这一队八百里加急的传信快马,在汉城城外停下,为首的一人扯着嗓子大喊道。

城墙上的朝鲜士卒探出头去,看了一眼城外的那一队快马,却也不敢贸然提前开城。

虽然这队报信的快马,在大喊的同时,他们还在挥舞着自己手中的小旗,表明着自己的身份。

可他们这些普通士卒,也是没有提前打开城门的权力的!

士卒们派人去通报了负责守城的朝鲜将领。

守城的将领被自己的属下从睡梦中唤醒,原本很是不快,但当他来到城门楼上,眯着惺忪睡眼瞅了好一会儿之后。

在他看清楚那一队快马手中挥舞着的小旗之后,他原本的迷湖也是瞬间消失,全身上下抖了一个激灵之后大声喊道。

“开城门,快开城门!”

“……”

随着守城将领的高呼,汉城的城门在一阵吱吱呀呀的声音中被打开了。

包铁的城门十分的沉重,城门和门柱摩擦的声音也是异常的刺耳。

等到城门打开之后,这一队传信的快马没有丝毫的停滞,高呼道。

“八百里加急!”

“建奴犯我朝鲜,平壤告急!”

“建奴犯我朝鲜,平壤告急!”

“……”

这一队快马一边高喊着八百里加急,一边奔入了汉城。

清脆的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静谧,一队队快马在街道上奔驰而过。

沿途早起谋生的百姓自发的躲闪!

因为,这可是八百里加急!

他们如果被这些传讯的快马给撞到,非但不能得到赔偿,甚至还要被治罪。

谁也不敢去拦八百里加急的路!

与此同时,建奴进犯朝鲜,平壤告急的消息,也像是长了翅膀般,迅速的传遍了整个汉城。

崔四解也是不再想着出城去采购的事情了,转身便向着大明使馆的方向跑去。

他的脸色不断的变化,隐隐有惊惧的情绪在酝酿,似乎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来!….等崔四解大步奔到使馆外时,却是被使馆执勤的卫兵给阻拦了下来。

虽然崔四解经常出入使馆,和这些卫兵也都算是熟识,平常时候他进出是不会有人阻拦的。

但是,他今天是一路狂奔过来的,明显就有些不对劲。

没人敢直接将他放进使馆,而是选择将他拦下来进行问话。

“崔管事,你怎么这么着急?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吗?”

崔四解一路狂奔,气力早已耗尽,扶着膝盖,大口的喘着粗气,开口说道。

“出……出事了!”

“我刚刚准备出城为使馆采买,就在城门口,见到了一队从北边过来的八百里加急的快马。”

“那队快马带来了一则坏消息,建奴进犯朝鲜,平壤告急!”

“我在听到这一消息之后,便连忙跑来,向使馆报信了。”

卫兵闻言,脸上的表情微微变幻。

开口说道。

“崔管事先歇着,我这便去上报……”

说话间,卫兵便转身向着使馆内走去。

不多时,崔四解便看到了大明驻朝鲜大使廖周,穿着一身官袍,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出了使馆,登上了使馆外的一辆马车。

一路向着朝鲜王宫而去!

在马车即将驶离的瞬间,崔四解看到廖周对着自己露出了一个赞许的表情。

……

廖周坐在车架内,赶车的车夫用力抽动马鞭,马车的行驶速度勐地提升了一大截。

廖周想着自己刚刚接到的消息,建奴进犯朝鲜,平壤告急……

脸色十分的阴沉。

他作为大明驻朝鲜大使,首先第一件事便是要保证大明在朝鲜的利益。

一但建奴打到汉城,汉城也被攻破,建奴可不和朝鲜一样,会给他这个大明驻朝鲜大使面子。

到时候,说不得他得提前撤出朝鲜才行!

廖周知道,这下麻烦了!

但与此同时,他也是深深的蹙起了眉头。

建奴要对朝鲜动兵,朝鲜不敢往辽东派探子,或许不知道此事。

但大明那边不可能不知道啊!

还有就是,朝廷在丹东可是有一座明军的要塞的,驻扎了一个旅级作战单位,三千人的战兵。

面对大举南下的清军,他们不可能没有任何动作啊!

朝廷知道建奴要进犯朝鲜,却是没有像朝鲜报警,而且丹东要塞也是全程放任建奴大军南下……

这事情……细思极恐啊!

朝廷这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廖周思虑着这些,心中没底。

在廖周抵达景福宫外之时,朝鲜的那些两班大臣也是都已经到了。

一群人齐聚景福宫外,等待着朝鲜王李棩的接见。

在看到廖周的车驾之后,朝鲜的左右领议政上前来,开口询问道。

“廖大人,建奴来犯,上国那边是什么意思?”

廖周从车驾上走下来,在听到询问之后,脸色依旧是十分的冷硬,摇摇头说道。….“在下不知!”

“对于建奴进犯朝鲜只是,再下也是刚刚才接到消息,然后便赶来求见王上了!”

朝鲜的左右领议政闻言,也是面色微微变换。

但还没等他们再说些什么,景福宫的大门便被嘎吱一声打开了。

几名宦官大步走到所有人面前,目光扫视一周,开口说道。

“王上召见,诸位大人请吧!”

说话间,为首的一名宦官已经快步走到了廖周面前,亲自为廖周引路。

这就是朝鲜上下对廖周这位大明使臣,或者说是对廖周背后的大明的尊重……

一群人呼呼啦啦的便涌进了景福宫,在宦官的带领下,来到了朝鲜王李棩接见群臣的大殿上。

等他们抵达之时,就见李棩正端坐在王座上,身上穿着一身蟒袍。

大红色的蟒袍上,一条巨蟒活灵活现,威风凛凛。

但他现在却是紧蹙着眉头,看得出来他的心情不是很好。

“诸位卿家,本王接到了传信,建奴进犯我朝鲜,平壤告急!”

“不知诸位可有什么应对之法?”

李棩虽然说明面上是在询问众人,但他的眼睛却是盯着廖周勐看。

那表情仿佛是在说:爸爸救我!

很显然,李棩对朝鲜的军事实力究竟如何,是心中有数的,他的心中并不存在朝鲜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将建奴击败的可能性。

大殿上的朝鲜诸位大臣闻言,纷纷开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上该当下令召集朝鲜各道兵马,让他们来到汉城勤王!”

“只要我朝鲜主力大军汇聚,想来应当可以将来犯的建奴击退!”

“是啊王上,如今建奴被大明重创,退到关外,实力已经是大不如前了。”

“现在的建奴实力衰弱的厉害,也不一定有多强,我朝鲜也不一定会输……”

“……”

一群朝鲜朝堂上的激进派提出了召集勤王军,在汉城迎战来犯建奴的意见。

李棩闻言,似乎觉得此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将“爸爸救我”的目光从廖周身上收回,陷入了沉思之中。

似有意动!

但是,朝鲜朝堂上的保守派闻言,却是纷纷开口说道。

“不可!”

“万万不可!”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此时的建奴虽然衰弱,但也绝非我朝鲜可以战胜的!”

“是啊,根据从前线传回来的消息,建奴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建奴前锋便横扫了大半个北部,屠城无数,摧破我朝鲜兵马数万,甚至快要杀至平壤……”

“这些都足以证明,如今的建奴虽然不复巅峰,但其军队战斗力依旧未减!”

“……”

那些激进派多是些年轻人,他们对于清军的印象,主要来自于父辈们的口述。….虽然父辈的口述令他们心生畏惧,但却不至于让他们在面对建奴之时,直接便没了抵抗之心。

他们依旧是能提得起作战的勇气的!

但那些保守派的官员们,却大多都是些老人。

他们当初是真正见识过清军的残忍和强大的!

面对再次入寇朝鲜的清军,他们根本提不起作战的勇气。

没有直接投降,也只是因为他们慑于大明的存在,不敢向建奴投降而已。

等到所有人都争吵的差不多了之后,朝鲜国王李棩开口说道。

“好了,大家都不要吵了,本王已有决断!”

说话间,朝鲜国王李棩下令道。

“传令下去,召集全国勤王军,但不是向汉城汇聚,而是向仁川汇聚。”

“汉城上下即刻准备撤离事宜,准备现在便撤退至仁川。”

“若建奴来犯,我朝鲜便在仁川迎战建奴,若战之不过,也好从仁川出海,前往上国避难!”

李棩的意思很明确,他准备集结朝鲜的兵马,在仁川同南犯的清军做过一场。

若是取胜,那是最好!

朝鲜自己击退了来犯的建奴,不用劳烦大明下场。

朝鲜上下也能接着击败来犯清军的威风抖起来一回!新笔趣阁

即使战败了,那也无所谓,李棩随时能带着自己的家小从仁川出海撤离,不用担心落入建奴之手受辱。

至于说战败之后,底下的普通士卒会死多少,李棩则是并不在意。

将事情吩咐下去,李棩抬头将目光看向了廖周,从座位上起身,向廖周作揖之后开口说道。

“劳烦大使替本王向济州岛和丹东的大明驻军求助,助我朝鲜击退来犯之建奴。”

李棩语气十分诚挚的说道。

廖周闻言,躬身下拜算作回礼,然后开口说道。

“启禀王上,再下只是一个文臣,并没有权限调动大明在济州岛和丹东的驻军。”

“想要调动军队出战的话,需要陛下的圣旨,或是五军都督府的军令才行!”

“但仁川若不可守的话,在下可以做主王上带人撤往济州岛。”

“届时,济州岛方面的驻军一定能给王上提供足够的庇护!”

李棩闻言,点头说道。

“如此也行!”

说话间,他就吩咐人准备从仁川到济州岛的船。

李棩准备要自己留在仁川,指挥军队同建奴的战斗。

但是,在开战前,他要将自己的妃嫔子嗣们,送到安全的济州岛去。

“……”

随着景福宫作出了决断,朝鲜上下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一道道政令下达,朝鲜上下都开始为迎击来犯建奴做起了准备。

大量的粮草军械被从汉城运往了仁川!

但更多的粮草军械被各大门阀世家运到了他们自己的坞堡之中。

而朝鲜上下对此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因为,前后这几十年,朝鲜王京丢失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了。….倭寇干过两次,建奴干过两次,前后都已经四次了。

算一算,如今都已经是第五次了!

他们早已习惯!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棩压根也没有要守汉城的打算。

……

康熙今年已经十四岁了!

七岁登基的他,已经做了差不多整整七年的皇帝。

只是,自从他登基之后,大清的国势却是迅速的急转直下。

如今,却是连关外的老家都待不住了,要前往朝鲜避难,躲避明军的攻杀。

康熙骑在马背上,随着大军一起浩浩荡荡的南下朝鲜,看着四周的原野,看着千军万马踏破山河,年少的他显得意气风发。

穿着一身棉甲的他,显得威风凛凛!

“苏麻,苏麻,我大清进军朝鲜之后,接下来要怎么走?”

康熙询问他身边的苏麻喇姑道。

苏麻喇姑是一个蒙古人,从小也是在马背上长大的。

她的胖大的身形随着战马的起伏而起伏着,显得英姿飒爽。

在康熙眼中,更是安全感十足。

苏麻喇姑听到了康熙的询问,叹了一口气说道。

“奴婢只是一个下人,并不知道这些朝廷大政!”

“皇上若是对这些感兴趣,可以去询问太后,或者是内阁的诸位大人们。”

康熙叹了口气道。

“朕去问过了,可他们都说朕还小,不到亲政的时候,现在应该好好读书学习,不用去为了这些杂事而操心。”

“政务都由他们负责即可!”

面对康熙对政治所释放出来的感兴趣的态度,清廷上下,不管是博尔济吉特氏,还是索尼,遏必隆,杰书等人,都是下意识的表达了反对意见。

当然,这并非是他们对大清不够忠心,想要换个皇帝!

只是上位者对自己的权力,下意识的维护而已。

虽然也有现在的康熙确实太年轻的原因在里边!

苏麻喇姑看出来了康熙脸上的落寞,开口安抚道。

“皇上还小,不着急亲政!”

“等皇上再大些,太后或许就会让皇上使者接触政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