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司马懿遇险时,周生欲杀之时,胡昭更是不顾危险,亲自解得司马懿危机,也算是救了司马懿一命。
而胡昭早先避难于冀州,先是拒绝了袁绍的相召,在曹操早年得冀州后,又拒绝了当时还是大司空的曹操。当时,司马懿正是在曹操身边,担任文学掾。
担心胡昭会惹怒曹操,受之猜忌,遭遇不测,故迅速与信相言,献上谋策,即使胡昭亲自来了趟邺城,以作答复,终是从容离开。
但这些年来,曹操于私底下,也没少表露对胡昭本人,未能为之所用的惋惜。
今次,胡昭重回邺城,甚至提前为司马懿与信,有来投暂居之意,也属无奈。
因冀州西北之地,为两军对峙,百姓逃难,胡昭亦不得不离开。他于士人中,或有名望,可于战场上,刀剑无眼,普通兵士可不认识。
生于乱世,隐居避世,正是为保全性命。
胡昭本人,则擅长书法,才学方面,能同司马懿等人相交莫逆,多受尊君,自然不差。
等司马懿在客舍,见到数年未有相见的好友后,见之清瘦不少,以整个人都显露出了几分沧桑之态,难免泪洒当场。
“孔明,数个春秋未见,上次得闻汝之书信,吾日夜盼之,今终见也!
途中可还安乎?”
出了满身风尘疲惫外,胡昭一双眼睛,甚是明亮,见司马懿情感流露,回礼后,坦露道:“劳得仲达挂念,吾途中尚安,可以战事起,实乃百姓之灾也!
不仅如此,只怕未来一年半载,以战事继续,冀州百姓,流亡更多耳!”
胡昭满怀忧国忧民之心,让司马懿想到了少年时,二人于家国天下,无所不谈之模样。
但于胡昭最后一言,让司马懿叹道:“冀州之百姓,诚如孔明所见,可是受关中之诱惑,多以逃亡关中乎?”
胡昭脸上露出复杂神色,语气一顿道:“是也!此乃曹……朝廷衰败之象也!”
客舍内,另外两个司马兄弟,非是外人,在兄长司马懿,同胡昭对话间,皆露出沉思之色。
当夜间,司马府上,以大宴款待,张氏言之早早歇息,自无成型。
第二日时,司马懿带着好友胡昭,直接往曹操住处而去。
昨夜宴中,以天下黎民大义,司马懿已经说服胡昭入仕,明处为曹营效力,暗处吏,仿若少年豪情壮志,同样也是与他站在一起,默默潜伏,未来能与他一道,图谋大事。
前往面见曹操,司马懿还带去了一件东西,正是欲上表天子,而封曹操为魏王的奏表。
隔日间,司马懿欲请天子,因其功绩,前以公侯爵位,难以表彰,今再册封丞相曹操为魏王的消息,就传遍了邺城。
也就在当日,本已卧病在床的曹操,进入官署办公,以显示之身体回转。即此,曹营中人,人心皆安。
两日后,一批快马,将司马懿等人,于短短数日间,请上之奏表,不断送往许都。
此间消息,越传越广,后一月内,许都朝廷所治诸,无论将领,官吏,多上书言此事。
既而,让自并州之战大大失利,而使名望滑落的曹操,声望重回一个高峰。
高峰之外,则是旁观者,可以感受到曹操野心表露,但以群臣上表,其事可成!
那么,封王之后呢?
许都朝廷,可还将是刘氏之大汉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