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于谦于谦(1 / 2)

皇太孙要收权!

皇权的强盛,势必是建立在弱臣的基础上。

当臣子手中的权利减少,则君王手中所执掌和能够调动的权利,则会无限的放大。

四位老大人的沉默,朱瞻基看得仔细,也清楚他们的心思。

“我非是有意,要行所谓收权之事。而是为了朝政更加清明,各部衙门,能各司其职。”

“如何各司其职?朝堂之上,户部官员只言论奏议户部之事,工部官员只知工部有司之事。朝堂上涉及各部衙门统筹之事,则应交由内阁署理。各部司衙门,应为职能,承办诸事。”

无疑。

朱瞻基的这番话出口之后。

夏元吉、金纯、宋礼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的看向了杨士奇。

杨士奇是内阁的人。

太孙的这番话,无疑是在加重内阁的权利。

若是按此照办,往后大明朝堂上,无论六部、五寺、九卿,只能管着自己那一摊子事情,其他人的事情你无权插嘴,更不要说插手了。

想要弹劾人?

官员犯事了,自然有都察院、大理寺、六科给事中来风闻奏事。

朝堂上所有的争论,都必须要汇集到内阁,交由内阁协商出一个中肯合理的办法,然后按照各部衙门的只能,交代下来给各部衙门具体办差而已。

此时的杨士奇,第一个想法就是,一口答应下来。

哪怕现在内阁只有他一个人留守应天,他觉得这件事情,就算是其他人在场,也会答应下来。

不过……

在场的三位尚书大人,脸色却是稍稍有了些变化。

制衡。

天平不能出现偏差。

朱瞻基再次开口:“若是如此,内阁要紧。往后,翰林清流,自然是不能直入内阁的。执政内阁,署理朝堂,不经部堂,于国无益。”

夏元吉三人的脸色,稍稍的缓和了一些。

内阁往后的成员选拔,是要从六部各司衙门提拔的。

如此,他们现在就已经有了入阁的资格了。

就连杨士奇也不由点头示意:“不起州县,不入中书,便是前唐也是如此。非有治理一方的能力,如何为宰?太孙此举,于大明大有益!”

随着杨士奇的发言,在场的三人,也都微微点头。

他们都是久经地方、部堂的官员,自然对那些整日里,夸夸而谈的清流有些看不上眼,觉得都是些好高骛远之人。

治理天下,自当是稳重为主,若无经验,却手握重权,这是祸国之事。

安抚了三位尚书大人的心情。

朱瞻基微微一笑,举杯敬酒。

待众人共饮之后,他又亲自为四人满上酒水。

如此,才接着说:“说起来,今日也算是小子唐突。这等涉及国朝根基之事,不该从小子嘴里说出来。如今亦有僭越之嫌,然而眼看着大明越来越大,国事繁杂,小子心中这些淤积许久的话,方才借着今日一并说出。还望诸位老大人,见谅。”

他这是在解释。

涉及朝堂政权的划分,这等事情,向来都是忌讳的,非君王不可妄议。

朱瞻基今天,当着杨士奇等人说出这些话,便已经是有了僭越的嫌疑。

不!

是实证!

若是按照如今应天城里的谣言。

这更是坐实了,太子党的言论。

不过,他如今这样解释。

杨士奇等人,却是脸上微微一笑,显得很是随意的摆摆手。

这才是少年人的秉性。

心里头,总是藏不住事的。

在杨士奇他们看来,大明朝下一代自然是东宫继承的。

再下一代呢?

自然就是眼前这位。

若不是为了大明,这个少年人也断然不会将这些,本该压到几十年后的事情,在现在就全都吐露了出来。

“太孙忧心国事,乃是大明之幸,臣等敬佩。”礼部尚书金纯,开口发言。

宋礼紧随其后:“朝堂上,早就该如此。老臣年初,还想着将两淮、河南、山东等地的河道沟渠修缮一番,却是被几个什么都不懂的官员,给弹劾的死死的。他们哪里知晓,两淮、河南、山东等地,这些年久经洪涝,若是河道清理完善,百姓也可少些苦难。”

技术性官员宋礼一出口,便是实打实的铁证。

杨士奇等人,则是在一侧,露出同情之色。方才宋礼所说之情,年初的事情,他们都是在场的。

最后,修缮两淮、河南、山东河道的事情,正是被那些人,给弄没了的。

朱瞻基笑笑开口安抚:“老大人宽心,眼下工部以你为重,新式水泥路的修建,势必要推行下去的。到时候,可有您老忙的了。”

听到皇太孙提到新式水泥路的修建。

宋礼眼前一亮,他张张嘴,竟然是支支吾吾了起来。

“宋尚书有什么事,皆可在太孙面前言明。”杨士奇出口。

宋礼点点头,看向朱瞻基:“太孙,老臣有个不情之请。”

朱瞻基颔首:“老大人请讲。”

“老臣最近日思夜想新式水泥路之事,老臣执掌工部多年,然这水泥路,却是个新鲜的事物……”宋礼抬头,看了眼朱瞻基:“老臣唯恐此事出错,恳请太孙能从日月堂里,调拨几名熟稔新式水泥路营造的少年人,入我工部,也好帮衬着老臣,将这件事,实打实的办下去。”

初闻言。

朱瞻基便立马错愕起来。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宋礼这个老倌儿,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一时间,竟然是忘了开口回应。

宋礼看着沉默不语的太孙,以为对方不愿。不由,将请求的目光,看向在场另外几位同僚,希望能够帮着说上几句话。

夏元吉最近和宋礼来往的密切,让稍稍沉吟,便开口道:“太孙,宋尚书此言并无虚假。新式水泥路,乃是太孙与日月堂一班英才所创,若论熟悉,自然是日月堂的少年们最为熟悉。若工部有他们相助,营造新式水泥路之事,势必事半功倍。”

朱瞻基现在已经心花怒放。

若不是四位老大人还在眼前,他只怕是要蹦起来,欢呼雀跃了。

正所谓,瞌睡时送上枕头。

眼下,这个枕头,可是宋礼他们亲自送来的。

如何让日月堂,紧密的融入到大明朝局之中,可是朱瞻基一直以来想要促成的事情。

奈何,仕途显然是不可能的。

至少如今还在考四书五经的科举,是一点也不适合日月堂出身的少年们。

眼下,有宋礼主动请求,这件事情就变得很好办了。

至少,会是一个良好的开头。

在场众人的目光,都关注在朱瞻基身上。

他抬头看向众人,面上不显,轻轻点头。

“有宋老大人信赖,是那般小子们的福分。待皇爷爷回京,定下营造新式水泥路之事。宋老大想从小子这里带走多少人,都可以!”

日月堂那些少年,被你宋礼带去造路。

这是在替朝廷做事吧?

既然是替朝廷做事,是不是该给个名声?

职官、散阶,是不是总要加一加的?

就算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官身,但掌总的几个人,总该是要有的吧。

余下的,是不是也可以,借此在各部成为吏员?

等到最后,科举改制后,这批早已熟悉各部司衙门的日月堂吏员,便是真正鲤鱼跃龙门的时候了!

得到了太孙亲口答允。

宋礼老脸一喜,开怀大笑。

连忙是举起手中酒杯。

“老臣敬太孙一杯!”

“几人老大人,同饮。”朱瞻基依旧是脸上平淡,举杯邀约。

“同饮!”

矮山上,那一轮大日,终于是渐渐的藏在了山林后面。

谁说应天无朋党?

朋党正在此处!

……

城外的清晨。

还带着些雾气。

朱瞻基站在台阶上,眺望着四位老大人的马车,缓缓隐入到晨雾之中。

年少有年少的好处。

说出的话,都可以用一句少年热血来宽容对待。

但年少,也有年少的坏处。

那就是,朝堂上这些执掌权柄的大人物们,不可能彻底的将所以的希望寄托于少年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