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和平解放洛阳城(1 / 2)

黑山平难中郎将张燕,曾是黄巾余寇,在一众草寇纷纷失了性命的大乱局面中,靠着千里太行保全了实力,后来降归曹操,其结局甚是不错。

洛阳这一次奔袭,让徐胤近距离看到了魏国与汉、晋两个大国之间的差距,曹昙之前靠着司马炎的昏招,窃取了襄阳城,复立了魏国,但曹昙的运气也就如此了。

拿不下洛阳。

魏国就只能窝居在北荆州一带,向南发展有吴国挡着,向西发展有汉国拦着,向东又是晋国的地盘,唯一的进军方向,只有向北:洛阳。

按魏国朝堂上大多数人的意见,只要占据洛阳,魏军向北可以渡河至邺城,那里是魏国北都,心向魏国的民众甚多。

这一构思好是很好,但施行起来难度太大,如徐胤这样的大将,对打洛阳心有顾虑,这一次徐胤领兵出征,也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

毕竟,魏军的大部分兵力都是徐胤拉扯起来的,一旦徐胤出走,则曹昙虽不能说是光杆司令,但手头也没多少兵力了。

——

新汉建隆八年,元月中。

赵广率汉军五千步骑进入洛阳,这点兵力卷入洛阳纷争自然不够看,马融等参军司对此颇有忧虑,但赵广却是底气十足。

兵在精不在多。

汉军派遣的太多,会引起洛阳新降守军的焦虑,即便有羊祜、杜预的压制,也难以消除守军将卒的戒备。

五千之数,刚好是洛阳守军的一半,就算汉军战斗力比晋军强,守军将校从内心还是会觉得他们占了上风。

这种心理上的优势,会让洛阳守军,包括杜预等人有一种被认可被尊重的感觉。

也正因此,等赵广进入洛阳城时,受到羊祜、杜预等归汉将领、官员的热烈欢迎,洛阳的百姓对汉军的到来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热情。

有比较才有幸福。

这些年来,洛阳、长安两座汉王朝故都之间,借着渭水、黄河水道的通畅,商路贸易频频,就算在两国交战期间,也没禁了胡商在河道上往来。

长安的复兴,关中百姓平静安宁的生活,让曾经繁华一时的洛阳百姓感到万分失落。

在晋国未迁都之前,洛阳百姓对汉国、对赵广没有什么好感,晋国朝堂上斥骂赵阎王的声音不绝,而在迁都之后,这样的政治斥骂少了,也没什么人提了。

骂汉国、骂赵广的那些人,都跟着司马炎到了开封,他们在那里还会继续骂,因为这是他们生存的技能,不狂吠的狗,主人是不会喜欢的。

留在洛阳的,有些是如羊祜、杜预、张华一样失意晋国朝堂的官员,更多的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百姓,对于他们来说,每日的柴米油盐才是最关心的。

至于说洛阳城头是晋还是汉,他们并不在意。

随着对汉国了解的深入,洛阳的低层官员、士子和百姓渐渐知晓,相比奢华无度的司马炎,赵广过的日子和汉军中的将领没什么区别。

这样的一个大将军,让他们感到很接地气,感到浓浓的信任感。

——

洛阳被赵广占据后,汉晋攻守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