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魏延之子(2 / 2)

作为小张后派在赵广身边的人,荀正和其父一样,性情温厚,并不多插手军中事务,他的任务更多的是记录和协助赵广。

“孝和,汝到了成都之后,要速速将魏军来袭的消息报予尚书令张遵,请他往宫中急送,现在关健是援兵要快!”赵广吩咐道,荀正这一路跟随着蜀骑军转战,吃的苦也是不少,与赵广之间相交甚密。

“将军放心,正即动身,吾父在成都盯着,江油关这边的战事,皇后经常的在过问。”荀正点了点头,挺了挺微有些驼的后背。

“陛下,还是少理朝政?”赵广问道。

赵云虽然没有能够参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但也经常被刘备赞称为四弟,信任度很高,赵家与刘、关、张关系相当不错,只是到了后来,随着父辈的故去,相互之间才往来的少了。

张苞、关兴是他们这一群将二代的领头大哥,大张后是大姐,关银屏是二姐,中间一层是赵统、简和、陈济、孙达等人。

荀正一愣,沉默了一会,答道:“国中之事,将军亦知,皇帝不理政事,中常侍黄皓把持朝纲,诸臣各怀心思!”

提到刘禅,赵广也只能无奈叹息一声。

当蜀汉的皇帝着实为难他了,刘禅除外能力平平之外,最关键的就是不识人,前些年还有丞相诸葛亮撑着,好歹能维持,这几年则越发的艰难了。

好歹也是快六十的人了,还不知轻重好歹,早知如此,父亲赵云还不如当初不救这个败家子,或者刘备摔的用力点,直接摔死算了。

“军情紧急,孝和速速动身,一路之上,若遇有报国之志的同僚,可劝其往吾军中效力,吾当给予重用。”赵广拍了拍荀正的肩膀,道。

人才,还是太少了。

赵广手底下,武将层面,只有马承、刘林两个嫡系将校,杨飞龙只能算是盟友,文臣方面,只有陈寿一个,荀诩、荀正父子现在属于张皇后派来的监军。

“将军,差点忘了,正在江油降卒中登记清查时,发现一人,有可能是故镇西大将军、汉中太守魏延的子侄。”荀正一拍脑袋,急忙道。

赵广一惊,急催问道:“魏延子侄,这消息可确实,魏大将军之子不是被杨仪给夷杀了吗?”

荀正摇了摇头,从怀中拿出一份名册,递给赵广:“魏镇西有二子,长子魏昌在回成都时被杨仪杀死,其家眷也被夷灭,次子魏容当时年不过十岁,内史记载下落不明,若是有心隐匿的话,与江油降卒中的这名队率情况相符。”

赵广接过名册,见册上所写的队率名字乃是文荣。对于这个身材高大的汉子,赵广倒是有些印象,马邈军中俱是无能之辈,这文荣的一队蜀军是难得的可战之士。

“蜀汉危难,急需良将,当年魏镇西之事,杨仪事后已有供认,皆是他气量狭窄、诬陷所致,这文荣,这要真是魏镇西之子,吾当不咎重用之。”赵广沉吟一会,对荀正说道。

魏延,字文长。其人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是蜀汉极为难得的统帅型名将,深为刘备所器重,魏延曾经从牙门将直接跳升到镇远将军,比赵广的提拔还要迅速。

不过,魏延在性格上又有缺陷,高傲矜高,看不起人,刘备死后,诸葛亮虽然经常以魏延为大将,但又时时加以防备,这也为杨仪冤杀魏延埋下了伏笔。

这种情况,在后世也一样,一个为领导不喜的下属,就算再有能耐,也不会有人和他走的太近。

在蜀军将领中能与魏延交好的,也就性情谦和的赵云一人,刘封在出兵上庸时向魏延借过兵,两人关系也还可以。

这么细细一分析,文荣要真是魏容的话,说不定他留在赵广军中,就有观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