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自然不能丢,按照汉明军校近代化的新军加现代化训练的体能,是为了让训练更加科学化,规范。
从而提前了解适应火器,到了后面才能更快适应新火器作战。
周乾向李胡子要了一个火铳兵手里的火铳,虽然不如燧发枪,但是至少可以短暂使用。
因为,周乾打算下令让凤阳的江南制造局试着造鲁密铳。
鲁密铳比不过现代的火器,但是在大明如今却是挺先进的。
鲁密铳是中国在明朝时期,由杰出火器研制家赵士桢,所改进的一种火绳枪。
原型是土耳其的鲁密国(奥斯曼帝国)所进贡的火绳枪。
万历二十六年,赵士桢向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鲁密国火枪的构造及制作方法,经改进后制成“鲁密铳”。
鲁密铳约重七八斤,有的六斤,约长六七尺,发射的机关在床里。捏一下就掉,火燃复起,床尾有钢刀,若敌人逼近,即可作斩马刀用。放时,前捉托手,后掖床尾,发机只捏,没瞄准时手不能动,准星和眼睛对准处稍远,初发烟起,不致熏目惊心。
它比倭人的鸟枪还好使。
用药四钱,铅弹三钱。
大明嘉靖二十七年,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今浙江鄞县东南)战斗中。
意外俘获一些善于制造火绳枪(日文汉字:铁炮)的日本人,以及部分火绳枪。
马宪、李槐学习了制造火绳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于大明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比西番尤为精绝”的中国第一批火绳枪。
而且手笔极大,一上来就是一万把。
大约在同时,鲁密国(今土耳其)派遣使者朵思麻到中国进贡火绳枪,中国古代著名火器专家赵士祯,在万历二十五年,呈上了《用兵八害》的条陈,建议制造鲁密国进贡的番鸟铳,经兵部议交京营试制。
赵士祯唯恐京营“制造打放两不如法”,就登门求教朵思麻,详细了解了制造和使用方法,并自己出资召集工匠进行试制。
万历二十六年创制了比鸟嘴铳射程更远的火绳枪,称之为“鲁密铳”。
这种铳加长了枪管(4尺5寸),重量略大于鸟铳(6―8斤),射程远(150 米),威力大,在结构上更优于鸟嘴铳。
《武备志》说:“鸟铣: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同时还研制出最新式的火器“掣电铳”和“迅雷铳”,前者兼具西洋铳和佛郎机的优点,后者并有鸟铳和三眼铳的长处。
射程很远,可达百步。
所以周乾已经打定主意,让陶深他们开始研究,可以先做一万把,到时候让军器局好好的实验。
周乾看到火铳,就忍不住细细的摸了起来,还打算让李胡子带着自己去不远处的靶场,好好的试试。
“殿下,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