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差池(1 / 2)

御书房里,一名雍容华贵的女子放下了手中的折子:“走的朱雀大道,还大张旗鼓?”

一名太监头都不敢抬,慌忙跪下:“禀太后,是巡城御史送进宫的消息。”

女子保养很好,但也能看出来年岁有些大了,年轻时美丽的脸庞现在眼角已多了些皱纹,穿着一声正蓝万寿绣衣,随着抬头动作,耳朵上金龙衔珠的耳饰微微摇晃。

大概是嫌凤冠有些重,她并没有戴,只是简单的将头发披在脑后,却没有什么妩媚之态,只散发出一股无形的威严。

她用朱笔在手中折子缓缓一勾,脸上露出些笑容:“算了,毕竟是长大了,闹闹小脾气也没什么。”

跪在地上的太监没敢接话,太后又自言自语道:“只是不知道,送进宫的消息,到底是几分真,几分假?”

她坐在那张她儿子曾经坐过许多年的刻着行龙图案的椅子上,往后靠了靠,有些疲惫。

无意间滑落在肩上的一缕发引起了她的注意,她的脸上有了些寒意:“若是落马受了惊,懂了些东西那还好,若是有人从旁怂恿蛊惑,那哀家就得好好看看了。”

她看向下方的太监:“去宫门迎接,送入沉香殿,明日哀家再见她。”

地上的太监身体明显一抖。

太后又捧起那缕头发:“来人,替哀家将这白发拔了。”

......

车队走完了整个朱雀大道,缓缓停在了宫门门口。

由于走得慢,后半程看热闹的行人越来越多。

不少人今天才第一次看见大唐身份最高的女子之一,大唐长公主,也是唯一的公主殿下的容貌。

但是大部分人都在一开始的惊叹于明珠公主的美貌与气质后,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这些年从西边来的消息多半都是不好的,如今长公主从西边回来,多半代表的也是吐蕃和大唐的彻底决裂。

并不是说长安居民们有多目光短浅,一路上李子卿也想通了。

首先以前的明珠公主就从未在宫外露过脸,自然而然在民间没有什么名声和传闻。

其次,子民们永远是以生存为第一要求,当吐蕃有可能南下的消息传进长安,人心惶惶是很普遍的事情,而她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回了长安,得不到欢迎也实属正常。

李子卿想明白了这些,却没想明白为什么没人会来阻拦自己。

她是想着把风波闹大些,等到整个长安都知道自己回来了,自己进宫也就有了些底气。

最好是长安禁军出来阻拦,自己再出面,干点什么街头对质归乡痛哭的把戏,让长安居民对自己有一个比较立体直观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