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相逢无语泪千行 天下大事尽沧桑(四)(2 / 2)

楚风 芮宁 2119 字 2022-01-05

虽说这三派之间,多有侧重,然其根本之所在是一致的,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就如同那些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法家主张:“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同时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法家后世更是明确的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内在联系极大,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本就是一脉相承,此番交手,必然是十分的棘手,再说韩国的君臣,最为擅长的,就是在各国之间,搬弄是非,运用权术,一旦秦军与韩军在宜阳城下,形成胶着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所以,智慧明达的将帅考虑问题,必然把利于害一起权衡。在不利条件下考虑到有力的因素,战事就可顺利进行;在有利条件下能考虑到不利的因素,祸患就可以及早解除。这就是要以祸患威逼敌国屈服,以各种貌似正经的大事来役使敌国,用各种小利来引诱敌国使其归附。

秦武王赢荡虽说这表面上,宣布停止了所有的东征计划,但是这暗地里,已经责令甘茂立刻秘密出行,赶赴魏国,力争能够使得魏国,不参与到其中来,而且秦武王赢荡给甘茂写了一封书信。

书信之上,说的明确,为了迫使魏国就范,可以许诺与魏国共同分享,此番讨伐韩国,所获得利益,再说此番东征,关乎大秦的天下,秦武王赢荡并未对太后有所隐瞒。

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给太后听,一来是希望能够得到太后的支持,二来也是希望,太后能够说服楚国,不要来淌浑水,只要断了这两只大手,剿灭韩国,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就算这宜阳铜墙铁壁,在秦国的面前,也并非是无法攻破,究其根源,还是两国之间的实力,实在是相差太多,就如同壮汉与小孩角力一般,就算是小孩子,一上来,能够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总归是没有长久的力气。

到最后还是会因为,没有力气,不得不接受失败的宿命,不过太后不知出于何种缘由,居然给秦武王赢荡推荐了一个人!